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我国汽车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克服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产销量逆势上扬,汽车出口多次刷新历史纪录,年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赛道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奇瑞将瞄准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目标,加快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步伐,在全球化战略中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 创新驱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尹同跃说,“今天,创新让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赛道。创新能力的增强,让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对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当下,创新,成为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尹同跃说,应对外界风险挑战,奇瑞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面向新赛道加快构建核心技术优势。 瞄准自动驾驶、车联网、数据运营、智能制造等领域,奇瑞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汽车相关软件的规划、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实现奇瑞在研发、制造、营销、用户服务全产业链布局。目前雄狮智能座舱Lion OS已发展到5.0阶段,用户超过100万。 尹同跃介绍,聚焦汽车芯片、软件等“卡脖子”问题,奇瑞在与国内外主流软件公司、芯片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的同时,开启技术可替代方案的设计和规划,变过去的“单选题”为现在的“多选题”,针对每一个产品的需求型号,从全生命周期内评估决策,做到每项技术方案都有备案,同时联合供给方提供风险处置机制预案。 “双碳”目标下,中国车企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汽车工业责无旁贷。”尹同跃说,“实现绿色生产,不仅要降低使用环节的碳排放,还要兼顾制造过程、能源生产等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我们建设智能化工厂,使用清洁的光伏能源,同时,面向未来,在氢能源、智能电网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下一步,奇瑞将通过碳足迹管控来实现全产业链的降碳减排。” “奇瑞计划2024年实现在国内销售的汽车百分百绿牌化。”在尹同跃看来,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迭代,改变的不只是一个行业,更将助力整个能源结构的变革。 将核心关键技术牢握在自己手里,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 尹同跃说,“在世纪疫情影响下,全球大宗材料供给不足,价格上涨。我们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探索轻量化、高强度、低成本、可回收的原材料技术方案,推动高端轻量化复合材料国产化应用。” 奇瑞汽车智能网联超级工厂 目前,奇瑞在铝基轻量化车身、关键制造技术及装备、短流程生产方面已形成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新能源领域,奇瑞累计申报专利100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 600多项,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走出去,塑造中国制造影响力 在尹同跃看来,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途。 “中国汽车不只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上去’,实现品牌向上。”尹同跃说,在很多国家,奇瑞在当地建厂的同时,也将中国技术和中国管理经验输送给当地,助力当地现代工业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适应性开发、合作共赢、文化赋能,是奇瑞全球化战略在海外落地生根的制胜之道。 近年来,奇瑞每进入一个海外市场之前,都会根据当地的不同环境、市场情况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等进行“调校”,在当地建立研发机构,对产品进行适应性开发。同时,在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创新机制,推广4P(产品、品牌、网络、服务)+2P(财务+物流)工作体系,大力提升服务效能,让中国品牌形象在海外“走上去”,赢得用户口碑。 作为拥有25年造车经历的行业领军者,奇瑞汽车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海外用户累计达195万,实现了从“单纯贸易”到“品牌输出”的转变。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奇瑞将进一步推进管理体系国际化和人才团队国际化以及市场国际化建设,打造国际品牌。”尹同跃表示。 结合海外市场当地文化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积极投入当地民生和公益事业……奇瑞不断完善海外市场品牌形象,在全球化战略中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 变局中开新局,把握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加快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倒逼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量不断攀升,而我国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尹同跃建议,对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上游核心原材料进行全球化布局,同时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