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波及范围不断扩大,疫情防控难度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面对疫情“倒春寒”,上海没有“封城”,并表示现在也不必“封城”! 不“封城”,不必“封城”,这波操作确实很上海!然而,上海人究竟从哪里来的这般自信与底气?这背后到底有何“武林秘诀”?也许,这里有“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特有城市精神所带来的自信与力量,也许这里还有先进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和超大城市管治经验所给予的技术支持与实力支撑。但也许终归是也许,更深层次的原因和“秘诀”也许还有很多也许。为了以点窥面一探究竟,不妨跟随记者共同走进沪上这家金融机构——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一起去看看面对这波疫情,他们都是如何应对的。 人民城市为人民,与疫情相伴的是更多的人文关怀 上海,一座人文之城,温度之城。3月15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不“封城”、不必“封城”的决定,这不仅给广大市民吃了定心丸,也给全市各单位压实了主体责任。作为拥有1万多人的国有大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总行党委各项部署,第一时间组织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业务经营两手抓、两手硬,展现出“人文之城更有温度”的抗疫理念,众志成城金融服务不断线,共同努力携手各方应对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向各方传导出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 市分行机关党委、工会、团委及时发出《发扬五种精神,体现特殊担当》的抗议宣言书,号召全行员工稳定情绪、增强信心、担当奋斗、同舟共济;市分行党委宣传部组织采写《金融服务不断线,携手各方应对疫情防控》、《城市供保,我们在行动》《与一座城同心同向,疫情“倒春寒”涌动别样暖流》等新闻稿件,广泛深入报道各单位齐心抗疫的工作举措和工作成效,持续向社会各界传递战疫必胜的强烈信号…… 弹性排班、错峰上班、AB角轮岗,请专业医生到行内开展一周两次的核酸检验,为员工配齐应急性防疫物资……只有疫情防控保障“不缺位”,金融服务才能“不断档”,建行上海市分行根据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要求,一方面积极稳妥安排好行内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确保对外营业网点数量和营业时间,通过规范执行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各项要求,强化科学精准防控措施,稳定市场情绪、增强民众信心,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人心稳,疫情就不一定不会乱到哪儿去,有条不紊的各项务实举措,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安心的力量,也让广大老百姓感受到了人文之城的特殊温度。面对疫情,建行上海市分行充分体现出了上海人的开放与包容,“我们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会站在客户角度反复推敲,一定要找到防控疫情和服务客户的最佳结合点”,建行上海市分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如是介绍,“为了减少疫情给客户带来的不便,我们各项工作尽量做在前、想在前,确保非必须要不关闭网点,通过对营业网点、办公区域实施全覆盖、高频次消杀工作,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对于进入营业网点的客户,引导其使用随申码登记,并落实体温监测、口罩发放、间隔排队等一系列要求,最大限度提升到店客户的服务体验感,切实将客户和员工生命安全和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 这就是建行,有担当、有温度的银行! 不仅如此,该行依托95533客户服务热线,及时引导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存款办理,减少客户前往网点的次数,降低感染风险。据了解,3月初至今,该项目已处理客户数据 1.1万余条,接触成功7200余户,接触率达65.45%。 科技优势就是抗疫优势,关键辰光还真得有两把刷子 在大家眼里,魔都的魔力往往更多来自于其强大的数字化治理能力。而上海的开放与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得益于其“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超强数字化大脑。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建行上海市分行之所以能够淡定从容应对,也离不开其强大的金融科技能力。 近年来,建设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数字化建设能力得到显著加强。疫情期间,建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线上平台优势,积极探索远程办公新模式。为保障放款、资金结算等核心业务的远程执行,市分行金融科技部积极协调总行开展技术评审,探索尝试通过VPN远程开展核心业务操作的模式,同时加快远程办公临时用户审批及开通,有效应对封闭期间员工办公需求;积极利用客户经理“云工作室”、“裕农通公众号”“财管家”“建行生活”等平台开展线上金融服务,最大限度拓展延伸线上维护与营销的新触点,实现“零”距离为客户服务,开启“线上”营销模式。疫情发生后,一份“无接触服务攻略”便迅速流传开来:推荐优先选择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银等线上渠道办理业务,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建行生活”APP、“中国建设银行掌上网点”小程序查询网点营业时间、无接触预约取号填单、线上咨询等,让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尽享服务。 从线下到云端,零接触解企业燃眉之急。上海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企业,从事研发及销售“锁鲜”保鲜新材料制品,首创生鲜产品特征指标体系,核心材料技术壁垒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市分行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加快对接,通过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仅用3天即完成云审核推荐,帮助企业顺利获得200万元的科创贷,及时的资金补缺,让企业有了喘息之机,也提升了企业的创业信心。 用好用足线上金融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为全社会疫情防控提供线上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是建行义不容辞的追求与担当。近期,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将扩大“跨省通办”范围,便利群众办事,作为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急先锋,建行上海市分行已经将“跨省通办”功能接入全国31个省份,实现跨省189个大类,1637个分事项上海本地办理,有需要的群众只需在建行网点的智慧政务一体机轻轻一点,就能实现跨省业务本地办理。作为北京一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李先生从北京到上海出差,本以为沟通完需求就能回去。没想到临时接到一项投标任务,根据对方要求需要出具自己注册在北京公司的营业执照。这可让李先生犯了难,就目前的疫情态势,回去肯定是不太方便啦!询问了在上海的朋友,让李先生到建行网点看看能不能办理。“这个真是没想到,彩色的营业执照直接就能打印出来了”,在上海建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李先生在银行网点拿到了北京公司的营业执照。 “跨省通办”真好办,少跑一趟是一趟,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用实实在在的金融科技平台,减少了很多没有必要的折返跑,这个举措真的很科技。 科技优势就是抗疫优势,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建行金融科技就跟进到哪里。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作为建设银行“双子星”的“建行生活”平台更是释放出了强大的数字平台效能:建行上海宝钢宝山支行积极联系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与宝山江杨市场等紧密合作,制订《江杨平价供菜抗疫建行金融合作方案》,由市场方组织货源、建行方推荐客户,同时融合了“建行生活”线上推广等多项金融优惠措施,整套金融合作方案高效完备,用便捷高效的金融科技保障了群众生活需求,为打赢防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便利的金融环境。老百姓在家里触动手机屏幕,平价菜便会送到家中,极大满足了疫情防控需求。 微光可成星海,抗疫路上每个人都是英雄 上海人是精明的,上海人又是无私的!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上海建行人把这种精神演绎得淋漓精致,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各小区陆续凌晨开始封闭管理,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排摸出封闭管理人员名单,保障第二天网点的营运。”“除了网点部门员工,保安、保洁等第三方员工一个也不能统计遗漏!”在上海松江,面对基层网格化排查的数据分析与信息统计压力骤增,员工通过设计提取关键信息报表,极大方便了基层实时填报,有效节约了统计时间和成本。在保障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他们按照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弹性排班制度,积极做好疫情期间营运安排,人员往返路途时间都被算计得满满当当,用大家的话说“这个时候绝不允许把人力资源浪费在任何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更是上海人的担当! “3月12日,嘉定镇梅园社区周边6000余名居民集中做核酸检测,急需志愿者支援,服务时长5-6小时。”3月11日下午,嘉定镇街道社区干部发来紧急召集通知。“集结号”已经吹响!接到通知后,建行上海嘉定支行迅速响应。刚在群内发布消息,一小时不到便集结了一支平均年龄26岁的青年志愿队伍。“我报名!”“我年轻,我先上!”青年员工小陈因工作时间不能看手机,“痛失”志愿服务的名额,“说实话比球鞋难抢,下次务必提前通知我。”上海人把讲义气、够朋友、做事到位的人称为“模子”。面对突如疾来的疫情,这群建行“模子”放下了家人,放下了工作,却放不下对申城土地深沉的爱。 “各位居民朋友,请排好队,提前准备好健康云登记二维码并截图保存,把手机亮度调到最亮……” 在静安寺街道、在临汾路街道、在共和新路街道、在江宁路街道,由建行上海静安支行下辖党支部党员和入党申请人组成的“张富清”党员突击队,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各个临时核酸检测点现场。长长的等候人群中,一抹抹“建行蓝”耐心地一一指导,帮助居民提前做好核酸准备,提升检测效能。他们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砥砺初心、奋楫笃行,为民众的健康安全筑牢坚实的防疫屏障。 战疫打响,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战斗员,这就是上海!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因紧急进入严格封闭管理,在校师生不得离开校园,外卖也不能进入。了解到校园物资紧缺的情况后,建行紧急联络各方力量,组织牛奶、面包、自热米饭等食物,并对接了唯一能入校卸货的教育超市,连夜送入学校,也让建行温度温暖了师生的心。同样处于封闭管理的还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行在了解到学校存在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后,也在第一时间将防护服等抗疫物资送达了学校…… 线上,召之即来、献计献策;线下,来之能战、众志成城。建行上海市分行“心联馨”志愿服务队的青年们、“张富清金融服务队”队员们,热心助力社区防疫,积极参与社会共治,一幕幕暖心故事还在上演…… 与一座城同心同向,疫情“倒春寒”一定不会有多寒。建行上海市分行仅仅是这个城市同心抗疫的一个缩影,上海建行人也仅仅是这个城市卓越人群中的一点星光。我们完全相信,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绝不是因为他天生就卓越,而一定是因为这座城市有着众多这样一群开放包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奋进者,他们有分寸感,更有责任感,他们既遵守规矩,又从不循规蹈矩。我们也一定坚信,上海有这么多奋进者的同心协力、“疫”路相守,微光可成星海! 致敬,抗疫路上的每一名守“沪”者! 上海,加油!上海,必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