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积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给一些患者,尤其是需要来沪就医的患者带来不便。记者4日获悉,上海三甲医院(综合性大医院)、医生集团20余个优势学科、30余名的知名专家“组团”为来自上海和中国各地的患者,采取远程咨询和专科医生联合会诊的形式,提供线上远程复诊会诊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外地患者极易与上海的专家团队“失联”。这场“扶帮康达万里,民建守‘沪’健康——沪上医疗专家‘云助诊’公益活动”,以“互联网+医疗”缓解患者就医难题。该公益活动由上海民建扶帮公益基金会发起,民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与民建上海市委医卫委员会组织。本次公益活动在筹备时,获得了一大批在沪医疗机构专家的积极响应,此次“云助诊”的专家来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等多家上海知名医院中的优势学科。 民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军民4日对记者表示,在疫情期间,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让医疗服务及时触达患者,减少流动,对患者、对疫情防控都非常有帮助。患者老林今年初在瑞金医院血液科进行第一次治疗,出院后回老家阜宁休养。由于疫情原因暂时无法来沪复诊。在云诊室内,两地的血液科专家直接与患者进行交流,制定了详细的第二次治疗方案,并在会诊结束后随即收入当地医联体病房。 陈先生家住上海,获知这次专家“云助诊”活动后,早早地带着家人的病例资料在网上报了名,其家人身患肝硬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专家史冬梅判断,患者的病情比较紧急,需要尽快安排肝移植。义诊后,史冬梅热心地联系了上海浦东、浦西各一家可以收治肝移植患者的三甲医院和专家,希望能在疫情下也能帮助病人尽快接受后续治疗。 湖南邱女士的母亲罹患胰腺癌,本轮疫情前,曾在上海做了手术,术后回到当地接受化疗。通过这次“云助诊”,邱女士预约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李兴华。邱女士到当地治疗医院与主诊医生一同向李兴华咨询了后续治疗方案。李兴华从化疗方案、用药方案、用药剂量等多方面给予详细的治疗指导。邱女士母亲的主诊医生在线对记者表示:“本地有很多到上海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回到当地之后希望在本院也能得到上海专家的后续治疗方案,这次上海专家‘云助诊’,帮助了基层医院对术后回乡病人进行高质量诊治。” 当日,河南萍乡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五名医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的的竺挺主任、张强医生集团的张强医生共同对一名66岁的脑出血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据统计,公益活动中,35名上海医生专家在为108位来自上海和中国20个省市的患者进行了线上远程看诊。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瑞金医院血液科的线上多学科联合会诊将持续开展,一方面院方会主动联系患者参加会诊,另一方面有就诊需求的血液病患者也可以通过相关热线进行预约。 虽然当下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并没有停止。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记者了解到,正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陪护妻子的陈先生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一面,120调度中心运力紧张,救护车迟迟不来;另一面,陈先生出现了乏力、四肢厥冷、无尿等心源性休克的情况,再拖下去患者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致死率极高。一旦发现,必须尽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曙光医院胸痛中心负责人王肖龙主任表示,治疗这类患者的原则是尽可能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王肖龙和医生戎靖枫、沈智杰毅然决定带着除颤仪,抢救药物推泵等开车去接患者。肿瘤医院的ICU医生也作出了相同的决定,组织好随车人员及药物。最终,陈先生由肿瘤医院医生自驾送至曙光医院急诊门口。此时,早已等候在急诊的曙光胸痛中心医护人员们立刻启动应急通道,所有入院流程一路“绿灯”,在急诊门口为他进行新冠抗原和快速核酸PCR检测后,绕行抢救室,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准备就绪的导管室进行手术。在医护们的及时抢救下,陈先生脱离危险。 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记者了解到,该院妇产科成功为两位罕见恶性妇科肿瘤患者实施手术,为患者开启生命之门。经过2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医生为72岁的孙女士完整切除了巨大肿瘤,术后当日患者即可下床;妇产科团队还为来自安徽、78岁的项阿婆进行了机器人辅助下相关根治术。4个小时的手术十分成功: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次日,项阿婆就下床活动了。 上海长征医院方面介绍,目前,医院完善了疫情下救治流程——不同病人采用不同防护标准,从最高级的三级防护到普通的一级防护,既不让病毒有机可乘,又不放弃对每一个患者的治疗,高效用好每一份医疗资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