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改革、国地税一窗通办、无申请退税、先出区后报关、先放行后改单等5项创新成果已通过国家层面推广,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等21项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 15日上午,湖北省自贸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一年多来的多项改革创新成果。 截至9月底,湖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9657家,其中外资企业151家,合同外资3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1亿美元;备案境外投资机构34家,中方协议投资额7亿美元;实现税收收入245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出口总额1536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省同期的三分之一。 普华永道评估,湖北自贸试验区170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启动166项,启动率98%:其中135项已取得可检验成果,占比82%。 中山大学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显示,在第三批15个自贸片区中,武汉片区制度创新指数位居第二,“政府职能转变”指标排名武汉、襄阳和宜昌片区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六。 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胡中海介绍,挂牌运行以来,湖北自贸试验区在多个领域开展改革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试行“先建后验”,项目审批时间缩短70%以上。“三办”政务改革将企业设立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减至1~2个工作日。国内首推不动产抵押权变更登记改革,简化、优化工作流程,方便银企开展无还本续贷,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大大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方面,大力推进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已建成关检联合验放、铁路拆拼箱、水运平台、空运舱单系统等32个功能应用项目,成为中部地区应用项目最多、功能最齐全、保障最安全的省域电子口岸平台,注册企业超过5000家,累计办理通关业务超过20万单(票),实现了常用进出口申报业务全覆盖、数据壁垒全打通、通关监管全过程和出口退税全程电子化,报关效率提升80%,一类企业出口退税“当日申报、当日退还、当日到账”。 吸引人才集聚方面,相继推出放宽外国留学人员在自贸试验区工作许可条件、实施外籍人才口岸签证政策、允许外籍人才多岗位兼职、设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截至目前,湖北自贸试验区已聚集3名诺贝尔奖得主、75名中外院士、400余名国家级专家以及上万名博士生、数万名硕士生和数十万名本科毕业生,形成“金字塔”型多层次人才体系。 一年多来,湖北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试点平台;设立武汉光谷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缩短近50%。 据商务部通报,2017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专利申请、新增专利授权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前三批11个自贸试验区中均遥遥领先。 湖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方面也取得一定实效。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工程设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网络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武汉片区挂牌以来共引进重大项目50多个,总投资额2000多亿元,已形成五大千亿产业和两大新兴产业格局,完成“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打造超万亿产值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襄阳片区已具备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正在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宜昌片区自挂牌以来,新增市场主体4700多户,同比增长近40%,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挂牌以来总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 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宜昌自贸办副主任文学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宜昌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精准施策。 针对一些中小微外贸进出口企业、科技型企业可抵押资产少、融资难的实际情况,宜昌采取政银企合作的方式,先后出台了“财政出口增信贷”“供应链融资”“财政科技创新贷”等系列产品,把这些企业沉睡在政府税务、海关、商贸等部门的数据变成“财富”,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为银行授信提供支撑,从而对优质企业提高授信额度。仅“财政出口增信贷”一项,推行一年来累计为30家企业发放贷款4.9亿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作为内陆地区,不沿边、不靠海,如何克服先天不利因素,让宜昌制造更加方便快捷地走向海外,我们在国际物流通道上下功夫。”文学介绍,宜昌先后开通了“宜汉欧”班列、中亚班列、开辟了宜昌-广西钦州-马来西亚的巴西古当港的国际铁海联运线路,这也是中部地区首条始发的南向通道,初步建成了向北到俄罗斯、向南到南亚东南亚、向西到中亚欧洲、向东到美洲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实现“一带一路”经宜昌形成闭环。 据悉,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建立仅一年多时间,监管货值就已突破17亿元,跃居湖北全省首位。宜昌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基本建成,正在与阿里巴巴等企业洽谈合作,预计在2~3年内引导大约300家电商企业入驻,预计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 下一步,湖北自贸试验区将继续结合三大片区所在地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等重点产业开展特色探索,进一步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以更多“国之重器”项目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将湖北自贸试验区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