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止一次地和别人谈论“什么样的医生才算好医生”的时候,临沂老中医王圣会就会浮现在记者脑海里。40几年来,王圣会老中医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轻利重术的风范,成为沂蒙大地许多人心目中的好医生。 中医药作为原创医学,是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因而,发展中医药,推广中医药,也就意味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苦修医书为传承 至精至微扬国粹 王圣会自幼聪颖智慧、悟性过人,1956年2月生于山东临沂河东区汤头镇上郑庄村。因为家庭变故,他一岁半时伯母将其送入丰赤坡村庙里,被得道僧医王仁礼收为弟子(养子)。王圣会勤奋好学,颇得师傅厚爱。师傅视为己出,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王圣会身上,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在医学上却要求非常严格。别的孩子是在嬉戏中快乐的长大,王圣会却是在师傅的严格管教下,12岁起凭着自己的刻苦,在学堂的课间学习、背诵《平湖脉学》、《汤头歌》等中医基础知识。在学习了一些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以后,师傅更是手把手指点临床治疗,不断丰富他的辨症施治的经验。 他逐步攻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千金方》、《傅青主》、《诸病原候论》等经典医学著作。王圣会老中医领会父辈“救死扶伤、扶贫济弱”之精神,渴望成为一名普济众生的好中医。他从医40多载,对传统医学重点刻苦研习,深彻领悟;临床严谨认真,讲究因人制宜、辨证施治、斟酌用药治病救人,临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被当地和周边地区广大患者誉为“健康使者”。采访中,记者问王圣会接到病人的第一剂方子开什么?他说:“首先要让病人能吃饭,因病医人的辩证治疗,第一剂方子,就是因人施医开方抓药,只有先让病人有胃口,才有力气接受后续的治疗”。就是这样至精至微的医道精神,才使得王圣会窥破中医精髓,最终大医精诚。 医技拔萃济含灵,杏林春满染芳菲 在王圣会中医诊所,提起王中医,人们评价他的语言不是很多,但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说:“王先生看病啊,可真有两下子!”是啊,王圣会的医术之高超精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1995年刘店子乡小十六湖村李某某,患外肾球癌。该患者慕名找到王圣会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以期获得一线希望。在王圣会的精心治疗下,该患者服药二百余付,痊愈,至今身体健康。 2008年1月,刘店子乡一丰姓病人,患外肾丸双小:右丸囊肿,外肾丸有静脉曲张。患者1月17日来王圣会诊所治疗,王圣会先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采用固本强元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医疗难题,先后五次诊疗,根据病情发展五易药方,终于在3月16日这天治好了这个年轻人的疾病,堪称中医学应用的一个奇迹。 2009年一位上海来的患者,为了求治溃疡性结肠炎,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国外也去过,但其病始终是迁延不愈,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当这位患者听临沂在上海的人说起王圣会,慕名来到临沂。王先生凭借其深厚的医学功底,为他潜心辩证立法组方用药。2个月后,这位患者的并发症竟然奇迹般地逐渐消失了,复查肠镜,溃疡也愈合了许多。 这样的医学奇迹几乎每天都在临沂老中医王圣会诊所发生,只能用王先生把中华中医药理论融会贯通的、辩证的用在了患者身上,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来解释了。 大医精诚轻己利,厚德流长传佳话 王圣会先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自己深厚的医学知识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患者,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的普遍认可。他时刻用一颗仁爱之心敬畏中医行业,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2002年9月,一位从沂南县骑摩托车冒雨行走八十余里来的青年人,为求购一位名贵中药血竭到诊所。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价100元,这个青年人绝对不会还价,但是王圣会查了半天帐本,仅收药费2.20元。这个青年人激动地扔下5元钱,说不用找了。王先生正色说:“我该怎么收就怎么收,多留你两块八毛钱算怎么回事。” 2004年6月,吉林省延吉市丁兆玉之子20岁,在北京就读研究生,患心脏病,在其它地方治疗半年多,花费六万余元,病无起色。丁兆玉从东北来到王圣会诊所。王先生诊明病情后,仅用六付药、六天的时间(一天一付药),只花了几百元就治好了他的心脏病,丁兆玉夫妇激动地说:“孩子的命是你给的,你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2003年非典期间,所有做中药的人都发财了,有人一月就赚一百多万。但是王圣会把所有的中药全部按照非典前的价格卖,就此,他还赔了五千多元钱。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是国难,我不发国难财。”他就是这样讲究医生职业道德和良心的老中医。虽然医术高明、以医为生,他却隐隐有佛家慈悲为怀的思想。 大多数的时候王圣会在多数人眼里是威严的、不苟言笑的,可当他面对患者时却是和蔼可亲的、和颜悦色的。他的儿子也是他的弟子,给患者诊病时总是担心不能在病人那里得到应有的尊重。每次给病人把脉诊断总是板着面孔,当患者发点牢骚时,他儿子要么冷漠威严,要么声调提高表现出不耐烦。王圣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天晚上,王圣会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假如你自己是患者,你会怎样做?你喜欢什么样的医生?医者仁心,切记在把脉诊疗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回答病人所有的疑问和忧虑,只有用专业的中医理论给予患者科学的解惑,患者才会对你有信心,才会喜欢你,尊重你”。因此,王圣会从医40多年来,病人在找他看完病后除了会夸赞高超的医术之外,还常常也要说一句:“王先生人不错!” 王圣会凭着对祖国医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病人极端负责的高尚品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得到了成千上万患者的广泛赞誉,获得了很高的荣誉。2006年10月被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聘为“专家委员”;2007年5月,被确定为“中华医学临床研究特色专科专家”;2007年6月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聘为“康复理疗师”,同时被国际特效名中医专家协会聘为副理事长;2008年被中华医学临床研究会特邀参加“全国名医名药学术论坛会”、2008年12月,北京宝芝堂医学研究院将其诊所确定为山东省临沂分院;2009年参加中国国粹中医药瑰宝全国宣传展示大会并作专题学术演讲。2009年7月其诊所被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确定为科研课题基地、中医中药针灸科研课题基地。王圣会精心研制的配方“一种治疗白发病的中药”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07101428539),于2010年6月拿到专利证书。2010年参加由世界中医联合会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医药发展论坛......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一瞬间定格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铿锵有力的话语,承接历史、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宣示着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从医四十余载,王圣会以超凡的医技悬壶济世,以高尚的医德风范精诚行医。不知道有多少黎民百姓在他那里得到了仁术之凄怜、忧恤,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更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越发刻苦地潜心钻研医道。他自勉的一句话:“盛名之下,如履薄冰。”一位书法家患者病好后,为表感恩,曾挥笔为王圣会题字:“大医精诚,厚德流长”。那刚劲有力的笔锋,在回曲转绕之间把病人对王先生的感激、尊重和爱戴都表现于其中。王圣会把这幅字挂在自己的诊断室里,并说:“这里的‘精’就是用心精微,医术精专,我要时刻勉励我自己,也和我诊所里所有工作人员一起共勉吧!” 一声春雷响,人间万物新。一幅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宏伟画卷渐次由此铺展开来。王圣会和他的中医诊所也会在在这个春天里绽放出更美更绚丽的成功之花。(李鹏 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