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各公立医疗机构和各区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组织进行了2021年度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 以病人为中心、改善病人满意度是医疗卫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系统的重要关切之一。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面对疫情防控(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院内感染控制)和医疗服务(尤其是三级医院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量比2019年分别增加20.35%和14.45%)的双重压力,顾全大局,继续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了大量安全、便捷、人性化和符合防疫要求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合理性也得到更多病人的认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该院打造加速康复外科医疗“高速公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手术康复平台,减少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联合胃肠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护理部以及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放射影像科和临床营养科等单位,组成老人围术期管理团队,精准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种优化措施,量化各种指标管理,制定适合患者病情个性化的康复策略,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康复速度。 “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 日前,家住上海虹口的刘阿婆,特意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涂小煌主任医疗团队送来一面锦旗,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原来,73岁的刘阿婆,因大便习惯改变,于1月26日预约来上海四院检查。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上段菜花状肿块,伴有肠腔狭窄,获知检查结果,一起陪刘阿婆来检查的媳妇一脸茫然,当日正值腊月廿四,是南方的小年。她咨询医生获知,这是一种恶性肿瘤,越快住院治疗越好。可再5天就除夕了,马上住院还是年后再来?怎么办? 刘阿婆媳妇家在医院周边,尽管她了解到该院自去年整体搬迁后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但毕竟仍不熟悉,要亲人在这个医院手术,还会有些许担忧。诊疗期间,上海四院的胃肠外科医生详尽介绍了本病的诊治方案与医院加速康复外科开展的情况,并表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术后完全有信心让患者在除夕前出院。 后来,经刘阿婆家人反复商量后,决定年前马上在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医护人员即刻开启绿色通道,按加速康复(ERAS)的整体方案,精准落实,当天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全部术前检查、诊断、评估与宣教,并安排于第二天早上进行微创手术。 次日,涂主任带领医疗团队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刘阿婆3个小时后回病房,老人自觉良好,基本无疼痛感。下午4点就喝了100毫升温水。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清流质饮食,切口无明显痛疼,开始独立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上午,刘阿婆生活就可以自理,并能自主下床活动,口服了800毫升清流质,停止输液。下午医生查房时老人已经口服了1000毫升清流质及少量半流质。经评估和测算,刘阿婆全天的口服饮食可以达到1600毫升以上,符合当日出院标准。 1月29日中午,当涂主任告知刘阿婆可以出院的消息时,她正坐在椅子上梳头,眼角湿润了,她擦了擦,起身、伸手比了个“V”的手势。在详细交待出院注意事项后,刘阿婆于当日傍晚顺利出院,而这天是腊月廿七。出院当天,刘阿婆儿媳感慨地说:“没想到上海四院发展这么快。没想到婆婆直肠癌在胃肠外科开刀,术后两天就可以出院。没想到婆婆从检查、诊断、手术到出院总共只用了3天。真是奇迹!” 记者了解到,2021年版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病人满意度测评量表包含4个维度(“医院设备设施与信息化服务”、“医生服务”、“其他医务人员服务”和“医疗服务流程与效果”)、27个项目。 门诊病人满意率改善较明显的有:“我对门诊诊疗中的等候时间满意”(提高13.83个百分点)、“医院医疗费用合理” (提高8.49个百分点)、“我愿意推荐亲朋好友到此医院诊疗”(提高8.33个百分点)、“门诊区域洗手间清洁卫生、无异味,地面防滑,有安全提示标识,有坐便器,设置挂钩”(提高7.68个百分点)、“医院提供多渠道的门诊分时段预约方式,必要时为门诊和出院复诊病人提供中长期预约(可达3个月)”(提高5.85个百分点)和“医院设备(如座椅、电梯、饮水设备)状况良好,有便民和无障碍设施”(提高5.25个百分点)这6个项目。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医疗机构特征、就诊科室、病人特征和就诊特征)后,2021年门诊病人的总体与医生服务的满意度仍高于201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