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第22个“全国爱肝日”,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业务院长兼肿瘤外科主任张绍庚18日接受采访时指出,肝癌患者如果能够在早期或极早期被发现并进行根治性治疗,能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极大降低肝癌给病患家庭带来的伤害。 该肿瘤内一科主任楼金星说:“针对肝癌发生的诱因多,发病率高,确诊时中晚期患者多,治疗手段有限,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更多的专家关注免疫治疗。”楼金星介绍,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减退或受损,会造成免疫作用减弱,癌细胞会乘虚而入,形成恶性肿瘤。“因此,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利用自身的免疫细胞这把‘利剑’,来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是目前科学家、医学家专注的重点。”他说,重新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其活性,就是民众所说的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如果把靶向和化疗比作中医的“驱邪”,那免疫治疗就是“扶正”。 据悉,今年的爱肝日的主题是: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据悉,中国肝病患者包括乙肝、丙肝、饮酒过量、非酒精性脂肪肝等。 在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科普讲堂上,张绍庚、肿瘤内一科主任楼金星、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任永强在线围绕肝病防治相关主题,普及肝炎,特别是慢性病毒肝炎(乙肝、丙肝)的防治知识,并指出,早筛早诊,规范治疗,可有效防治肝炎及其并发症。 “肝病只治不防,就会越治越忙”。任永强指出:“降低癌症风险必须做到‘防’‘治’两手抓,缺一不可。”任永强告诉记者,现阶段,针对肝癌的早期筛查主要有两个手段:B超和检验肿瘤标志物。他说,通常来说1厘米以上的肝脏肿瘤都可以通过超声发现。他建议,对于有肝炎病史、酗酒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史等肝癌高危人群,最好每隔3至6个月进行一次肿瘤筛查,非高危人群也应每年进行一次肿瘤筛查。 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院,记者看到,该院通过图片展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等既往参加义诊、咨询以及为病人诊疗时的照片。该院杨甲梅教授呼吁民众要重视和控制脂肪肝,并提醒民众,年龄>50岁、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指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周伟平教授表示,肝癌切除术是治愈肝癌的主要手段,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70%,但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也是阻碍肝癌切除长期预后的瓶颈。他指出,因此,切除术后定期复查和复发监测非常重要,而这一点容易被患者忽视。周伟平教授告诉记者,他对出院的肝癌手术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时,会叮嘱其一定要坚持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可能会出现的肝癌复发病灶,并与手术医生团队保持密切随访和联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