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日日顺供应链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达成产学合作,标志着双方产教融合进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新阶段。现场,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党委书记毛照昉,日日顺供应链CEO王正刚,日日顺供应链品牌运营总经理陶菊中等学校及企业领导共同出席。
此次合作,双方将建立创新驱动机制,鼓励大学生学好专业本领,输出创业创新成果,同时双方将共建“天津大学供应链管理实验室日日顺供应链创新实践基地”“日日顺供应链·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推动物流与供应链基础研究成果在行业的应用转化与推广,让高校走向产业“深处”,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实现高校、企业的双向赋能。
双向奔赴:打造校企产学合作创新联合体新标杆
当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技术创新愈发呈现出多点迸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新特征,传统的单打独斗模式已然不能适应时代变化,推动以领军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共同组建的创新联合体正成为破解关键。
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津大学从1978年开始重建管理学科,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管理学院,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创立管理学院的院校之一。作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日日顺供应链脱胎于海尔,经历了企业物流、供应链企业、生态平台三个发展阶段,经过23年发展,已成为一家科技型公司、国际化公司、生态型公司。顺应时代趋势,日日顺供应链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将互相开放“生态圈”,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模式探索、成果转化等领域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打造校企供应链管理创新联合体的新标杆。
日日顺供应链CEO王正刚表示:“校企合作已成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释放人才活力的关键手段。”此次合作,双方共同搭建“天津大学供应链管理实验室日日顺供应链创新实践基地”,将高校与企业资源聚合,面向市场把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日日顺供应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突破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搭建包括高校老师、学生及企业科研团队在内的“共赢”平台。双方将针对当下数字化转型趋势,一方面基于日日顺供应链在行业的创新引领优势,另一方面整合天津大学的科研实力,围绕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方向,就“智慧路由算法”、“仓内精益运营算法”、“AIOT技术及智能装备的应用创新”等重要课题研究新技术、探索新场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双重赋能: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人才创新插上腾飞“翅膀”
校企合作是加速技术攻关、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培育供应链管理人才队伍以及充分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的“战略捷径”。
据悉,双方将通过共建“日日顺供应链·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对创新课题研究给予资源支持,同时,企业专家也将作为导师进行定期指导,及时评估实习成果,帮助在校大学生深入行业一线,了解市场运营实况,进而让研究课题及输出成果更具应用意义。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表示,希望双方通过此次产学合作,共创校企合作发展新局面,努力做新文科的建设者、倡导者、示范者,为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时代的企业,需要时代的人才。针对创新思维强、理论知识扎实的大学生,日日顺供应链也将开启人才发展绿色通道,帮助他们真正从“校内课堂”走向“企业实践”,通过深入企业,聚焦行业发展前沿,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这不仅会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也将助力企业储备优质科创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维进阶:开放共赢生态体系持续释放活力
物联网时代,企业要想踏准时代节拍,实现创新引领,就不应是有围墙的花园,而是要打造一片热带雨林。此次日日顺供应链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合作,是企业探索与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合作、面向行业需求痛点、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双方已从大学生创业创新探索到国家科技部项目研究、国际标准共创等,实现多维校企合作进阶,持续释放活力。
事实上,日日顺供应链与天津大学早在多年前便已开始合作。自中国物流学会联合日日顺供应链共建行业首个聚焦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共创平台——日日顺创客训练营以来,天津大学便将其列为重点项目,连续多年鼓励在校师生积极参与,目前已取得了8金3铜、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4个创业创新项目孵化落地成果。
此前,双方还共同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项目、发起制定《智能工厂物流作业流程规范》等2项IEEE国际标准等,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共创“1+1>2”的合作共赢新局面。
立于时代、引领时代。在国家积极推动创新联合体的浪潮中,日日顺供应链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先行先试,以集聚资源“强磁场”打破行业壁垒,使高校人才培养迸发出无限活力,为产业升级发展开拓出自进化的新方向,双方也将成为创新合作研发的典范,孵化更多成果,赋能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