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的法则之一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谁听见这句话都要为之一颤,因为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被逼着跑”,就是在逼着自己的孩子往前跑。而这种现象在中国是非常普遍了,但没有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今天就来说说被印度抢先制作的电影——《起跑线》。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幼儿园招生比赛上是绞尽脑汁,但和那些从怀孕就开始做准备的父母相比,拉吉和米塔落后别人许多,于是便试图通过挤入上层社会、托关系走后门、祈求神明保佑、争取贫困生名额等铤而走险的手段进入排名前五的学校。 其实,男主本身是一个本性质朴的人,他并不崇尚上流社会的那一套,虽然家庭较为富足,但他十分重感情,不愿为了更好的房子而搬离邻里朋友,但他的妻子却努力学英语,一心想混入上流社会,也想让女儿获得更好的生活,于是在孩子面前拉吉妥协了。 在他们为了一个名额去搬入贫民窟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西亚姆一家,在拉吉一家遇到困难时,西亚姆一家总能热情的帮助他们,甚至最后在“窃取了他儿子的学位”时,西亚姆也只是擦擦眼泪转身祝福他们。 原本以为贫民窟的人会带坏他们的女儿,但反而是贫民窟的人们教会了米塔的女儿保持纯真和善良。对比那些上流社会的落寞和虚伪做作,西亚姆一家人似乎更加真实,至少他们不为自己的贫穷而自卑,不为贫穷去偷奸耍滑,不为贫穷而放弃人性的本真,这样的他们虽没有接受所谓的高等学府的教育,但他们在精神上的高度和自由是别人无法企及的,所以他们获得的快乐会更简单,他们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的教育虽不会如书本里那样高深,但他们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最后,拉吉受到触动后醒悟,花钱翻新了公立学校,真正的给予了孩子一个最好的成长的环境。 当然,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十分残酷且真实的,而且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孩子去改变环境,而是逼着孩子去融入主流甚至更高端的环境,电影中拉吉改造的学校终究是一个乌托邦,而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更多的在于我们以自己的经验和自己所认为的“最好的方式”,去逼着孩子做出改变,强行融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样做是否真的会让孩子拥有一个看似美好的未来,其实会丢失很多孩子的本真。另外,影片为了营造出富人圈的怪病,似乎有着一棒子打死的嫌疑,但为了保留电影的主题,在情节方面也应当是有取舍的,总的来说电影还是具有纪实意义的,在影片夸张的同时,也让观众们看见更多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