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并不平静的庚子年岁末,忍不住想写点什么。坐在温暖的咖啡厅里,手边的杯中升腾着淡色的雾气,乳白色的奶泡在咖啡表面一圈一圈缓缓地氤氲散开,正如同心圆,相似相离,永不相交。 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第19个年头了,不论如何,或是顺顺利利,或是栉风沐雨,我呼吸的深浅和频率都已经和这个世界同调。或长或短,或急或徐,或轻或重。这片天地间的气息,在我的耳鼻喉舌之间辗转徘徊,终究多少认得几分。然而今年却不同,似乎在本来的淡味间添了几分苦涩与酸辣,让整整一年都变得有些难以下咽。 疫情期间,被锁在家里的日子未免平淡和乏味,这却也正是思考反省自己的最好时机。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时间段能真正沉静下来,暂时与尘世的喧嚣、人间的繁华脱轨,在家好好修补身心上留下的刮痕伤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家的“监狱般的生活”,似乎也并不算一件很坏的事情。 疫情后,我转到了文学院——这自然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去但是起初并未如愿的事情。从看到班主任老师发的转专业通知到下定决心,也仅仅过了几天的时间。现在真正成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仍然感到有些恍惚。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的,是我朋友的那番话——“趁着现在年轻,有什么想做的事、想完成的梦想就勇敢地去追求啊!就算失败也仍然有能斡旋的机会。难道你要等到十几年、几十年之后,等到三四十岁再去冒着更大的风险去尝试吗?如果现在的改变能让你以后不后悔,那——为什么不呢?还是说,你想一辈子就这样,不去做任何的尝试和改变?” 我得承认,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我沉溺于墨守成规,受限于既定的框架,连一点反抗的心思都没有。我并非不愿意改变,我只是不愿意做那个出头鸟,做那个受人关注的人——我不喜欢被人注视的感觉。无数人包含审视的、包含无数种含义的目光晃在你身上,那种感觉,真的一辈子都不想再体验了。 但是他说得对,如果我一直唯唯诺诺,一直沉默——那可能我的未来也已经能看到尽头。我咬着牙填了申请表;咬着牙递交材料;咬着牙——咬着牙面试、答辩……我咬着牙等着通知;我咬着牙打开老师给我发的消息…… 哦,我通过了呀。 牙不用再咬了,我释然地笑起来,最终这近一个月以来的忙碌和焦灼地等待全都在这一笑中消逝了。当然我知道要同时学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的课程,考试内容也比别人多一倍,我知道我会很累。 但是我还有一个朋友很认真地给我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既然选择了来到这个新的环境,那来时路上的风霜雨雪、电闪雷鸣,也要我一个人来承受。或许会遍体鳞伤,或许会疲惫颓弱,但总会有一时,风平浪静,雾霾尽散,前方是艳阳坦途,万物繁盛。 我喝一口咖啡,所幸还没凉。奶泡的味道在舌尖跳跃,中和着淡淡的苦感。我舔舔嘴唇,在过去的一年里,至少我战胜了自己。 这就挺好。 范开源(19岁) 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28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