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人工智能 老码头华丽变身智慧港口 ◎本报记者 王健高 通 讯 员 张 矛 早春二月,科技日报记者在山东港口看到一片繁忙景象。这里的“管道智脑系统”是全球首个数据驱动“单点智能”向“全局智慧”转变的智慧港口“试水”项目,推动港口向真正的智慧港口更近了一步。
智能化布局提质增效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发生在山东港口的一个真实场景——1月11日,山东港口烟台港的“管道智脑系统”报送天气预报:1月15日—17日,烟台港将出现西北风6—7级、阵风8级恶劣天气。这让原计划1月14日靠泊的“海上明珠”轮无法按期完货离泊避风,再加上港口仓储库容紧张、泵机组需要保养、客户保供等现实问题,让港口面临巨大压力。 紧急时刻,“管道智脑系统”开始自行推演,2分钟后给出了兼顾安全、降本、提效和保供需求的综合辅助决策方案:1月12日靠泊的13.5万吨超大型油轮“马兰海伦”轮可采用与储罐内原油进行混调工艺方式卸船,较原计划提前16小时离泊;“海上明珠”轮可提前19小时靠泊,而且靠泊前要将仓储保税罐区已通关的保税油品向一般贸易储罐倒罐2.7万立方米,提前空出保税罐容。 “通过人工智能的‘神操作’,‘海上明珠’轮在1月13日靠泊,成功完成了索科尔原油的抢卸,并赶在1月15日一早起风前安全离港,为公司节省了滞期费、二次靠离泊费用等近百万元。”山东淄博某石化公司采购部负责人表示。 目前,烟台港“管道智脑系统”全息模型已将90种以上油品、4种船型、300个以上流程环节以及卸船、倒罐、装车、火车、管道干支线作业流程等全局业务要素镜像至计算机中。模型加载优化算法后,能在2分钟内给出装卸船、仓储周转、干支线管输、公路铁路疏港的全运营环节作业计划辅助建议。 烟台港管道公司生产调度中心计划室经理刘永强介绍,由于考虑到了全要素,“管道智脑系统”能提供整体最优建议方案,实现了降本增效;计划制订速度快了100倍以上;管理者可在全息沙盘测试各种优化方案,大大缩减了现实的试错成本。 “经测算,通过‘管道智脑系统’,支线供给效率提升了13%,系统风险降低了50%,同等情况下年原油作业量可提升30万吨,收入增加3000万元,并大幅提升了计划决策的稳定性、可靠性。”刘永强说,2020年,在“管道智脑系统”辅助下,烟台港累计打破卸船纪录4次,其中在去年6月份仅用38.4小时就完成了“帝国”轮28.7万吨的原油接卸,创满载超大型油轮卸载纪录。 由“单点智能”向“全局智慧”升级 智慧港口是链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看不见”的超级工程。目前,世界上很多港口智慧化停留在操作层,即采用新一代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人工操作的替代,终端决策仍需要人的思考与谋划,然后再发出指令让设备运转,局限于单点或局部领域的自动化。从山东港口建设智慧港口的实践来看,智慧港口不能止步于解决“单点智能”,而是要面向外部推进整体智能。 山东港口通过“管道智脑系统”让港口由执行者变身决策者,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方案。“将港口运营全流程镜像装进计算机,让系统一键输出全局操作建议,辅助日常决策。”山东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表示,此举让港口变得可计算、能思考、会决策,用更科学高效的整体自主决策串联起港口生态。 李奉利介绍,山东港口致力于推进集装箱、干散货、液体散货等全体系自动化作业的同时,着眼于构建自上而下、全局优化、整体智慧的解决方案,探索建立“中央决策大脑”,提速港口高质量发展。 目前,山东港口“管道智脑系统”正着眼于全供应链的自动化、智慧化应用。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安全技术部部长王宇升表示,据统计,山东港口烟台港“管道智脑系统”,服务于12家炼厂,采集560公里长输管线、3个码头、360万方储罐的生产作业信息,统筹天气、生产、商务等多维度信息,实时计算分析,随时输出最佳生产服务策略,真正实现了全局智慧。 李奉利表示,山东港口致力于探索“管道智脑系统”的同时,将在集装箱、干散货、原油、件杂货乃至港口物流领域,大力推进自动化系统,并融入管理、业务,建设一个又一个整体“智脑系统”,通过5G等新一代高速通信设施联通智慧“云网”,与山东港口中央智慧大脑一起构建服务全局的智慧大脑矩阵,为山东港口由“单点智能”向“全局智慧”发展提供更为强力、持久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