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莹莹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经济”再受关注。上海率先发展“在线新经济”差不多2年了,“答卷”如何?中新网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深度上:迎来“蝶变期”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对固有生产生活方式、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当年4月,《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上海率先提出发展“在线新经济”。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迎来一个很大的变化,从“又快又好”的“成长期”,进入“又好又快”的“蝶变期”。 “‘又快又好’变成‘又好又快’,‘好’在前面,而不是‘快’在前面。”他强调。 专家指出,去年下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通过并实施,对“在线新经济”企业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企业数据合规指引、企业上市数据合规审核等等这些,对相关企业的规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现在是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的转型期、是其化茧成蝶的“蝶变期”。 数据必须合规,不允许互联网“杀熟”、不允许数据欺诈、不允许违规采集数据……,这些原来处于“真空期”,但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伴随相关法律的明确,数字型企业包括“在线新经济”企业,必须规范发展。 陆雷解释,打个比方来说,这条路原先是一条普通的路,相关企业要做的就是“踩油门”;现在高速公路修好了,有了通行规则,目的是为了整体更安全地通行,这对企业来说是个挑战,用得好,就是增速利器;用不好,就可能被淘汰。 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传统企业的“经营红线”已经很清楚,数字型企业的成长速度很快,很多规则还在探索中,需要政府有一些前瞻性规则的制定,以引导这些企业更良性地发展。这些引导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算法治理、不正当竞争规范等。 广度上:汇入“数字海” 上海“在线新经济”不仅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成为上海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关键发力点。 从数据上看,其发展态势喜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行动方案》落实以来,聚焦在线医疗、金融服务、展览展示、工业互联网等10多个领域,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上海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数、企业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0家和35%,居全国各省市第2位和第1位;上海在互联网经济的细分领域优势明显,比如,上海占据了全国30%的网络游戏市场。 随着技术的“蝶变”,“在线新经济”也在“蝶变”,外延将越来越广,比如出现了“元宇宙”及其相关产业。 2021年12月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内容显示,上海将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探索行业应用。 陆雷指出,“在线新经济”的大方向是汇入“数字经济海洋”,“可以说,‘在线新经济’的plus版就是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已成为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之后的“第五要素”。上海在2021年11月底揭牌成立了上海数据交易所,以促进数据交易。 企业“数字之路”怎么走?惠志斌说,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往互联网靠,引导它们(比如农业、工业领域的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慢慢与互联网企业结合,变成数字化企业;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往传统产业走,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