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上海正在遭遇抗击新冠疫情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作为重要的国际枢纽,如何在全域静态管理的同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不掉线”,正在全方位地考验上海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以及上海经济的韧性。
4月1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宣布推出集装箱“陆改水”服务,覆盖上海港洋山片区和外高桥片区港口至长江和长三角地区相关港口。这个措施意味着,在该服务下,客户可以先将集装箱运输至太仓服务中心,再通过船舶转运至上海港,将客户的公路运输需求通过“陆改水”分流至水路,从而确保疫情期间物流通道通畅。 疫情封控下,你的产业链、供应链还好吗?2日,当记者就此采访中国国内大型粮油食品企业益海嘉里时,该公司的上海企业群总经理朱俊表示,益海嘉里在上海的国际物流业务主要通过水上运输开展。“目前公司位于高东的上海企业群及码头均正常运营,码头的船只进港及卸货工作顺利,并未受到影响。” 3月28日,就在上海浦东地区封控的首日凌晨,一票总重3吨的智利空运到沪生鲜货物完成机坪卸货、外包装消杀后入库货站,浦东机场货站冷链专班旋即开启绿色通道模式,在联检单位的支持下快速完成通关、提货手续,当天下午就完成了发货。 3月30日,一票总重5.8吨共3件危化品运抵浦东国际机场货站,这是企业生产急需的化工原料。得知此情况后,货站单证班组连夜处理电子运单,加快单证流程和通关事宜,并与现场装卸人员加紧并行办理,按照危化品收运程序妥善收运,以最快速度实现货主提货。 自3月28日上海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以来,浦东机场货站单证班组昼夜不息地运作,依托线上“天运通”系统实现非接触式单证处理,遇到急件、特殊件则加快处理。 为了全力投入防疫保畅,3月28日凌晨5时前,上海浦东机场货运区域就连夜召回生产作业及备勤人员驻场封闭作业,共计7400余人。在上海实施疫情防控新举措期间,这里保持着出入境货运航班单日170余架次的高位运行,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提前备货是全球最大清洁设备和清洁解决方案提供商德国卡赫应对此轮封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尽可能结合市场需求,提前预测备货,并提前下单给供应商,对长周期、交货不稳定的料件特别是进口料件,我们甚至提前一年下单,来应对可能的缺货对生产及市场的影响;同时我们提高了原材料及成品的安全库存;此外,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也更加坚定了本地化战略,我们继续加大对本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投入,优先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而位于金山区的上海石化,早在封控前就筹集了2484张行军床、1800张床垫、2500套睡袋、1600条被子,甚至协调落实好包括承包商在内的5000多名驻厂人员的用餐供应。厂区封控期间,上海石化储运系统一边对接各生产单位的物料平衡,一边对接海事、商检等部门,建立了稳定的海路、陆路进出厂渠道。在疫情防控运输困难的情况下,该公司化工码头共靠泊船只20余艘,装卸柴油、航煤、燃料油等共计14多万吨;灌装站公路装车超1200辆,出厂对二甲苯、苯、液化气及丁二烯等3万多吨。 保供不分内外,当前,守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本盘,不仅是上海作为第一大口岸城市“疫”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有力注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