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儿童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包括0—3岁残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干预问题令人担忧。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及关注度不够,对残障儿童的态度还没有由“养育”转变为“教育”,认为其能够生活就足够了,忽视了其受教育的权利。 特殊儿童家长的艰难摸索 今年16岁的俊俊(化名)身高一米七五,爱笑,喜欢运动、阅读、画画,表面看起来跟同龄人一样充满阳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男孩,却是天生多动症患者。 俊俊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爷爷是残疾退役军人,父亲有腿部残疾,母亲是天生智力障碍。平时俊俊父亲要去按摩店上班,每个月收入仅有不到3000元。照顾俊俊的担子就落到了外婆严女士一个人身上。
俊俊的画作《奶奶的后花园》 俊俊7岁那年,外婆将他送进了普通公办学校,然而好动的俊俊在教室到处跑,影响了课堂效率,同学欺负他、家长投诉……老师不得不联系严女士,建议她将孩子送到特殊学校。 自小学二年级开始,俊俊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孩子喜欢画画,能够让他安静坐下来的事就是画画。”严女士说道,但是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没有办法给俊俊单独报绘画班,只能找一些绘本让俊俊临摹。好在2021年9月,学校开办了高中部,划分了多个职业班,俊俊目前在美术班就读。 像俊俊这样的特殊儿童,还有很多。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0-14岁的特殊儿童800多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67%。也就是说,每100名儿童中,就至少有2名特殊儿童,其中唐氏综合征儿童超100万,自闭症儿童近350万。 特殊教育康复机构师资紧缺 俊俊是都江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这座始建于1989年的学校,拥有33年历史,目前共开设了19个教学班,在校生178名。全校教职工共计58人。其中教师48名,包含39名编制内教师和9名临聘教师。 “目前从数量上来说,教师人数不太紧缺,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政策的推动,以及家长对特殊教育的意识逐步加深,我们老师在专业成长方面仍有欠缺。”都江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璐指出。专业成长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康复技能,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技能,例如烘焙、美术等。“我们的老师都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但是现在要求综合发展,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二次、三次培训,帮助他们成长,使他们符合融合教育发展的要求。” 认证副行为分析师(BCaBA)李玮华指出,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生更倾向于有编制的公立机构,而民办康复机构师资招聘很难,并且人才流动性也更大。 特殊儿童亟待全社会的关心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与特殊儿童人群数量相比,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资源严重不足。这意味着仍有一些特殊儿童无法获得基本的康复训练与技能学习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生存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 安庆秉风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特教部主任王莹认为,特殊儿童未来面临三种不同的出路,一是将来能独立生活,具备谋生能力;二是生活能自理,知道怎么购物、做饭、出门;三是安心跟监护人、陪护者生活在一起,能够简单表达自己的需求。 她表示,目前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包容度还不够,“希望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接纳他们就好。”同时她认为,慈善机构可以考虑资助特殊儿童上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在假中的时间可以在这些兴趣爱好中度过,同时也减轻家长的监护负担。 星愿宝贝公益计划即将上线 “其实,特殊儿童跟我们一样,都是宇宙间的一份子,只是木星与金星、地球与月亮的部分区别而已!我们既然能包容、接纳与探索宇宙万物,为何不走进特殊宝贝的世界,探索他们的星球,点亮他们的星愿梦想呢?” 上海希之星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宗云芳说道。 为了让更多孤独症儿童及其他特殊儿童群体能够获得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繁星点点——星愿宝贝公益计划”即将推出(以下简称“星愿宝贝计划”)。本次公益活动由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主办,上海希之星公益承办。
捐赠者将获得一张爱心宇宙船票 本次公益活动将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募集善款,为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特殊儿童群体筹建特殊学校、培养特殊师资;同时,也希望通过“送捐赠者的名字上太空”、“认养特殊儿童星球”等一系列主题策划活动,吸引全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爱。 宗云芳表示,“希望借助全社会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可以顺利走进康复中心、特殊学校,让他们可以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与技能教育,促进特殊儿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本次活动还获得武大靖、何冲、何晟铭、万茜、张含韵等上百位项目大使大力支持,他们将通过微博为特殊儿童发声,届时,捐赠者的名字就将与这一百多位项目大使的名字一起升上太空,一起成为中国首批名字被发射到太空的公益捐赠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