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打造“生态之城”。到2021年,全市438座城市公园、7座郊野公园、230个街心花园等为市民提供了近在迟尺的公共生态空间。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城市的“空白”逐渐被绿色填满,公园被划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无论走出家门还是走出办公室,随处可见的绿地,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活力。徐汇万科中心是万科探索POD(枢纽公园站城一体化)模式的创新实践,包含一个总面积约7万方的大型公共绿地,建在轨交之上,穿梭于城市级商业综合体中,可辐射徐汇康健、田林、漕河泾等不少于20万人的大型居住区。 枢纽公园的站城一体化 作为《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 “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之一,上海将推进森林城市体系建设要着力提升城区森林覆盖率,因地制宜新增和改造城区绿地,实现森林入城。 徐汇中城绿谷呈带状,长度约1公里,是徐汇万科中心打造枢纽公园的站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万科践行绿色城市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2016年,徐汇中城绿谷与地铁上盖同时开工。建设过程中,首要难题是确保地铁运营线路的万无一失。地铁隧道上方的覆土层最薄处仅3米,同时隧道的荷载不允许有任何变动,施工之前务必进行严格测算。受限于此,绿谷的施工以80平方米为单位进行挖掘、加固、回填。尤其是在修建人造坡地与湿地时,施工人员大量使用了轻质混凝土,取代了原有土壤,维持了地铁隧道荷载的稳定。 这座大型公共绿地下方是轨交1号线的营运路线,绿谷走向与轨交线路保持一致。串联两侧建筑群,城市风貌错落有致,区域空间张弛有度,充分实现地块内外景观、交通、人流集散效应等多重资源,让产品价值发挥到最大。POD模式也让徐汇万科中心形成了链接上海多板块的扩散效应。 四季有景的生态公共空间 徐汇中城绿谷分为岩石园、水生植物园、竹园等区域,形成多主题、多功能、多形态的景观,是上海具有特色的新公共休闲活动目的地。 在1200余平方米的岩石园就有190余种植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植物品种。植物园以本土植物为主,辅以城市里少见的稀有种类,使市民获得探索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植物科普的园地。植物种类的选取,考虑到生命周期的多样性,让植物园在不同季节,都能有蓬勃生长的可观赏植物。 大景观、多样化的生态公共空间,融汇在徐汇中城绿谷的南北向城市大绿轴中,同时规划了支持不同社区活动的公共空间,涵盖了步行、慢跑、亲子、野餐等功能,步行和慢跑的路线贯穿了整片公共绿地。 可持续的生态复合办公场景 徐汇万科中心除了约7万方的中城绿谷,还涵盖5A甲级办公、企业总部办公和配套商业,不仅是一个国际化的办公集群,更是一个具备生态韧性的大型绿色综合体。 一期建筑外观采取凹形曲面,展示空间流动、包容、与自然相融的意象。建筑体和景观设计强调聚拢,将人的视线拉入中城绿谷。在纵向上,立面保持简洁优雅,基座采取两层裙房,大堂通高,成为塔楼与商业零售的边界,裙房和商业建筑造型增加水平方向的流动感,并与绿化带交织呈过渡空间。塔楼的纵向凹曲面、裙楼的水平流动曲线,配合一系列户外绿化带,塑造出宜人、可停留的公共空间。 二期空间开敞式设计呼应建筑,形成具有高休闲价值、公共与私密交错有致的独特氛围。建筑边缘作柔化处理,引导人在行进中探索下一个组团,视觉上既杜绝死角,又有缓冲遮挡,好似中国园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手法。沿绿谷中心地带退台的建筑底层,留出层次分明的半私密平台,打造可饱览开阔美景、却又不至于路人错闯的宜人户外活动区。 三期不仅延续之前的高品质办公区,还将打造包括购物中心、Village商业街区等在内的城市全新商业综合体。在TOD x Park的POD理念的落地同时,感受绿谷、商务立体生态,在不同交通方式间形成无障碍切换,体验前卫商业旗舰地标与创意办公并行的都市新生态。 上海万科通过优质的城市运营管理经验,挖掘徐汇万科中心周边居住和办公人群的活动数据,通过公共设施、指路系统、商业文化组织引导人流,真正实现站、城、人融合,让城市运行更有效率,焕发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