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博士帽 俯身做公仆 一群博士的20年西部挂职接力 10多年过去了,如今讲起当年的往事,陈易新仍然忍不住哽咽。 6月29日下午,在西华大学举行的中组部、团中央赴川博士服务团20周年座谈会上,作为第七批博士服务团代表发言的陈易新,回忆起挂职期间的点点滴滴,几近落泪。
她写了好几个版本的开头,仍然不知道从何说起。她说,回到成都参加博士服务团2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像一个离家很久的孩子,想着回家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该说些什么。 1999年,中组部、团中央选择四川、重庆、江西三省市试点博士服务团工作。截至2019年,四川省先后接收了19批264名博士团成员来川挂职锻炼。在20周年之际,他们中的71人汇聚成都,畅谈挂职往事。 第三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毕明强特意从香港赶到成都参加纪念活动。他说,到四川挂职之前,他一直在金融机构工作,一年的挂职生活为自己打开了一扇观察社会的窗口。 在挂职担任绵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期间,毕明强分管招商引资、科技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和原从事工作完全不一样”。前来考察的外商也很诧异:一个搞金融工作的人,为什么会到地方政府工作? 挂职结束后,毕明强在单位负责过不同的工作。他体会到,后来工作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一年的挂职工作中找到影子。“在跨国公司,这是自己交钱都得不到的机会”。 服务团的博士们,有的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的来自科研机构,有的来自金融机构,有的来自东部发达省份。挂职开始后,在西部的大地上,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见证并亲历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贺旺是2008年7月被紧急选派到四川的。当时,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贺旺被委以重任,担任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负责北川新县城的异地重建。 “我们用了18个月,从无到有,从一片农田到一个占地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新县城,见证了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从灾难走向新生的过程,也见证了中国奇迹的诞生。”贺旺感慨道。 博士服务团的作用被定位为:科技参谋、桥梁纽带、人才培养。但俯下身子后,博士们发现,西部是一所大学校,是一个大课堂。“知识上我们可能是博士,但在处理问题方面,我们不一定是博士。”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周卫东坦言。 “脱下博士帽,甘当小学生。”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万怡挺说,“博士服务团的要义在于服务二字。” 挂职前,万怡挺在商务部工作,从事了10多年的WTO谈判,也当过外交官,但这位博士坦言,有时候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西部基层的需求不一定匹配,甚至是南辕北辙的。 因此,刚到眉山挂职担任市长助理时,万怡挺首先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去调研,搞清楚当地的需求。挂职期间,他跑了眉山市70%的乡镇。“把当地的需求摸清楚了,才能讲好四川话、做四川事、当四川人。” 挂职结束后,贺旺在四川留任,现在是梓潼县政府县长。他坦言,作为博士,我们可能认识水平很高,但是不一定能在实践中把工作推动得走。 “认识是水平,实践是能力。”在四川工作了10年后,贺旺感触很深,“真正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同时促进地方的工作。” 挂职的经历也让博士们改变了对公职工作的认识。赴川挂职前,佟硕一度以为地方领导很风光,都是别人求他们办事。现在,作为第十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佟硕正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挂职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对此他有了新的认识。 为了一项重要工作,他曾和区领导一起拜访一家机构的负责人。恰逢对方开会,他们一直等到深夜11点才得以见到对方。当他一脸疑惑地问领导为什么要以如此卑微的身段对待工作时,他得到的回答是:现在的政府不一样了,我们是服务型政府。 这让佟硕触动很大。在座谈会上谈起这段经历时,这位博士服务团的最新成员说,“挂职的短暂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乡土的温度。” 挂职也让博士们与西部这片热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万怡挺现在是一家教育科技企业的负责人,2018年,他所在企业在四川凉山推进了一个公益项目,用AI技术教彝区的孩子讲普通话,免费服务了6万余名大凉山的孩子。“我们希望用科技促进教育公平。” 留在四川工作的贺旺则期待,能有更多的博士来到四川、来到西部。作为一个西部县的县长,他切身体会到了西部,特别是基层对人才的渴求。他说,基层的情况错综复杂,更需要专业人士给予解决问题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博士服务团能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拓展。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历届博士服务团以集体名义,向青年知识分子发出郑重倡议:这片土地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先进理念、知识、技术的注入,比任何时候更渴求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我们倡议,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