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闻网欢迎您!
中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资深文博专家段勇:追索海外中国流失文物宜多措并举
发布时间:2022-01-07 09:06:1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记者 许婧

  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惨痛的文物流失,随着当代国力的强盛,每次流失文物回归的消息均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刚刚过去的12月,美国友好人士捐赠的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海外中国珍宝回流之侨界人士贡献展在上海闵行举行、首届“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主题展在上海大学举行......这些在上海举行的多个有关海外流失文物的活动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国宝文物艺术品回流的辗转历程与丰硕成果。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为何如此受关注?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资深文博专家段勇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海外文物也是中华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物证,与国内文物一起构成中华历史文化“拼图”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的存在关系到对中华历史文化完整性的认识。“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文物,一是因为文物与其原生环境背景具有天然的联系,非法流失则不正当地割裂了这种联系,二是通过追索来纠正当初非法行为导致的错误后果,有利于建立和维护正当的国际文物交流秩序。”

  尽管挽回流失的文化遗产对民众更深入认识中华文明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仍面临巨大困难。段勇表示,相比庞大的流失海外文物数量,成功回归的文物仍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从目前中国流失文物返还的模式来看,主要有外交协商、商业回购、捐赠或持有人主动归还等方式,而被公众寄予最大希望的法律途径所占的比例较低。

  中国已经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简称“1970年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简称“1995年公约”)等国际公约,但是公约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和局限,比如溯及力和约束力等问题就是目前中国追索早期流失海外文物面临的主要困难,虽然双边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方面困难,但是还有文物流入国的国内法等等问题。“如何用好、用足国际公约、双边协定、当事国国内法,更多地运用法律途径追索流失文物,成为目前我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面临的最大挑战。”段勇说。

  专业人才不足也是中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面临的困难之一。上海大学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流失海外文物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首家以流失文物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机构,时任中心主任的陈文平老师依靠自己及学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2021年5月,上海大学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段勇告诉记者,今日的中心已形成了老中青不同年龄梯队的研究团队,涵盖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文物保护与科技检测分析等多种学科背景,并率先在国内高校开设了中国海外文物领域的课程,为中国培养海外流失文物领域的专业人才,正在成为中国海外流失文物领域的人才孵化基地。

  段勇表示,中心已出版了若干具有原创性的流失文物专题研究著述,如《流失海外的国宝》《国宝星散復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等,受到了学界和公众的关注。近年还主办和参与了一些国际学术研讨会,逐步与欧美一些高校的相关学者建立起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下,中心开发了一个小型的“中国海外流散文物数据库”,收录了一些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基本信息,可以方便研究者和公众快速检索;中心还开展了一些专项研究,比如,中心曾接到德国某地原藏石犬来源的委托研究项目,经中心徐坚、潘守永等教授研究,发现这件石犬与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另一件石犬藏品在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可能原为一对且出自中国某地。

  与此同时,中心还通过展览等形式向大学生们宣传关注流失文物、保护文化财产等方面的知识。如刚刚举办了“人类遗产,国际责任——首届‘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主题展”和“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等,后者有4件展品属于近年回国的龙门石窟流失文物。

  段勇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心能在有关各方支持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流失文物研究交流合作中心。

  事实上,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流失文物的返还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文物流失国的追索压力和欧美“后殖民主义”思潮推动下,欧美一些博物馆在近些年加速了流失文物归还进程。如2020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向哥斯达黎加政府正式移交了大约1300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藏品,包括雕塑、陶器、木制雕像和金属器物等;法国已经将26件殖民时期掠夺的贝宁文物归还,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近期也已向印度政府归还16件从艺术品贩子苏巴什·卡普尔手中购入的文物。

  段勇认为,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下,中国在流失文物追索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很多国宝成功回归祖国,可喜可贺。应该继续延续当下的可喜势头,努力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大追索流失文物的力度,尤其是注意通过法律途径着力,用足、用好国际公约和双边协定等,力争使更多更好的流失海外国宝早日回家。

  段勇特别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与中国一样是重要的文物流失国,也面临着流失文物追索的重任。在此共同背景下,中国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及时启动文物保护与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联合、引领具有流失文物追索愿望或需求的沿线国家形成合力开展追索,并使之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沿线国家民众认可、拥护与支持的新途径。(完)



上一篇:2021年全国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竞赛在上海工艺美院落幕
下一篇:《图兰朵》大师工作坊正式开班
栏目推荐
不燃不艺术-“城市艺术重燃计划”
非遗周末 京韵更生——2023年北京
荟萃三江特色,展示藏东形象,西藏昌都
頌·特展|艺术家赵赵:十年磨一剑,复兴
丹青有义惠贡觉 “活态”非遗看这
2023年昌都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热文推荐
热文排行
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 --2023年
基于恐惧去养生,对身心真的有益吗?
和谐餐饮张其涛:用责任守护师生“舌尖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2届学生毕业
退役大学生张奥河中救人不留名
增长力集团武瑞霞:永远做企业的好伙
“她”世界职场巾帼武瑞霞:让青春逐梦
传递正能量〡“爱心使者”武瑞霞:让更
致敬国粹 传承“匠心”〡武瑞霞:钧瓷
筑梦者说〡武瑞霞:梦想是一场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