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0日,“丝绸之路文化行”首次活动在古丝路起点西安举办,之后丝路长卷如“火炬”般传递到甘肃敦煌。2018年10月30日,丝路长卷传递到海南,在博鳌完成了第三次交接。右三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右二为海南省副省长王路。海外网 付勇超摄 电影导演张艺谋从美国发来视频,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他们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所做的努力。海外网 付勇超摄 图为论坛现场。海外网 付勇超摄 北纬19度,天气29度。海南岛东侧小镇博鳌,头顶蓝天白云,环绕椰林碧海,正处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温暖的海风、明媚的秋色里,“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如约而至。这是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三个分论坛之一,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策划和主办,主题为“文明纽带 多边共享”。 开幕致辞 群贤毕至,高屋建瓴 一年一度的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可谓群贤毕至。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海南省副省长王路等领导嘉宾悉数出席。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从文艺界到考古界的学者,从作家、诗人到评论家、出版人,从国内嘉宾到国际友人……精致的会场里,坐满了真正关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的各界人士。 论坛精彩纷呈,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主持。 开幕致辞环节,首先是两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贺信,他们都对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予以了充分肯定。著名学者、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贺信中说,“一带一路”既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历史美好记忆和古老经验的激活,也是对应时代特点而超越祖先的创造,通过“一带一路”而进行的跨国、越洲的友好交流。著名作家王蒙在贺信中说,“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发展成功,源于善于学习;中国越是发展成功,越要善于学习,这个步伐我们永远不会停下。 在致辞中,王一彪就丝路文化发展分享了四个观点。一是文化的继承性要求我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智慧,二是文化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在时代的“共鸣”中激发正声,三是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我们在世界的“合唱”中推动文化创新,四是文化的大众性要求我们在反映民众“呼唤”中沟通民心。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王路在致辞中表示,自贸区、自贸港意味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除了有贸易往来,还要有文化、文明的交流,“我们要积极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交流平台”。 古往今来,文化必须在传承中发展。2017年8月10日,“丝绸之路文化行”首次活动在古丝路起点举办,之后火炬传递到甘肃敦煌。如今,在海南博鳌,丝路长卷完成了第三次交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部主任田晓明和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曹远新共同完成。 主旨演讲 高朋满座,致敬文明 “万紫千红总是春,只有携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实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才能够实现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目标。”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少华提出了三个观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 作家们来了。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在书面演讲中表示,在今天的对话和交流中,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就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下,诗歌已经成为了我们进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阶级的人们心灵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著名作家、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大陆走向海洋、从本国走向世界的国家。正是在一个开放之国,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这样一个世界航海史上的丰碑。 电影界人士来了。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发现,在“一带一路”倡导的五年当中,中国电影成果显著。前不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带一路”电影展成为亮点,相关国家的参展参赛影片超过了一千部,有不少影片出现观众连夜排队观看的景象。 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特意从美国发来视频,并委托合作伙伴、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前来,介绍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他们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所做的努力,“漫路长行,电影要持之以恒讲好中国故事”。 学者们来了。 “‘一带一路’倡议如同一座桥梁,桥梁正是我们当下所需。在下一个40年,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将为西方提供诸多智慧和能量。”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特地委托助手、剑桥大学考古人类博物馆研究员王子岚前来宣读他的发言。 而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秀东的记忆中,他同“一带一路”的缘分,正是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牵线搭桥的。2013年,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久,他在本报发表文章《两条丝路一样精彩》,自此开始观察这个“史诗般的故事”。 中国水下考古中心所长、国际古迹理事会执委姜波带来了大量证据。身着丝绸的伊西丝女神雕像,保存非常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沉船“南海一号”……处处都是历史的见证。而中国浙江龙泉窑烧制的瓷器,则可以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波斯湾、东非和土耳其等地发现。“这就是当年的华为手机,是中国行销全球的产品。”姜波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范士明认为,在跨文化交流里,应该有更多的国际思维,不仅要习惯于站在中国看世界,还要想到如何站在世界看中国。 圆桌论坛 中外对话,互相倾听 “我叫和丹,和平的和,牡丹的丹。”索马里纪录片导演和丹一开口,全场发出轻微的惊叹——她的普通话太标准、流利了,甚至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感慨,“比我孙子的普通话还好”。 和丹从影视行业出发,认为影片在塑造人们对异国文化的认知方面作用非常重要,如李小龙、成龙在非洲家喻户晓,《地道战》《地雷战》等在非洲广受好评,《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持续热播。“但要让影视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还任重道远,应当深入挖掘中非历史中和当下交流的故事。” 来自法国的桑德里娜·若恩斯坦·邦迪,如今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工作,他们建设了一个平台,为全世界影视人提供一个数据库,提取他们感兴趣的中国节目。在四川驻守二十多年的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副社长刘裕国,也讲述了四川茶马古道上的中国故事。 同样在圆桌论坛上,旅英作家严啸建深情回忆起了改革开放之初自己刚出国时的场景,他说,自己一直坚信中国会强大起来,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没有换护照。“无论前路上是否布满荆棘,最后必然是坦途,我们中国人是有智慧的。”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文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奇家,英国时代出版集团编辑、翻译孙建平,诗人张新泉,诗人、四川大学教授向以鲜等人,也针对如何在“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发表了真知灼见。他们或谈诗歌的作用,或谈英国对“一带一路” 的讨论,或讲故事,不时引起听者共鸣。 论坛最后,王一彪表示,“一带一路”的工笔画将是一幅鸿篇巨制,其中文化发展不可或缺。“让我们齐心协力,一年接着一年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双脚加油走,在中国、走天下、走世界,拥抱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新时代!”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