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江南好风光》……近日,上海交响乐团以音乐会的形式为乐团低音提琴声部首位华人演奏家、今年(虚岁)百岁的“老克勒”郑德仁庆生。郑老的大女儿郑雪梅激动表示,原本只是打算在家族里庆祝一下,没想到上海交响乐团准备得如此隆重,父亲心里一定非常高兴,“父亲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一生做了很多事情。” 作为最早培养中国古典音乐演奏人才的职业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早在1938年就迎来了首批4位华人演奏家。1946年加入乐团的郑德仁,在其45年的交响乐团职业生涯中,为中国乐迷演奏了难以计数的古典音乐;作为中国低音提琴教育事业的“元老”,郑老更是桃李满天下,在国内乃至世界诸多乐团都有其高足身影。 这一天,郑德仁在上海的学生们都来了。今年已92岁的原上海歌剧院低音提琴首席洪友龙将一捧鲜花送到了恩师的手上,他是郑老门下最年长的一位学生。“心情很激动。我从1952年开始跟郑先生学琴,到现在70年了。我不仅跟他学琴,还看到他经常写谱子,在他的启发下我也学了作曲、配器。希望郑先生永远健康。” 郑德仁原籍广东中山市,1923年1月出生于上海,少年时期就喜爱音乐,参加了童子军军乐队并任军笛小队长。读高中时,在暨南大学附中参加学生管弦乐队,学习小提琴及小号。1943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大提琴首席俄籍教授佘甫磋夫学习低音提琴、乐理及合奏课。1946年后进入工部局乐队任演奏员,直至1991年退休。在职期间历任声部长、艺术委员,并随团赴苏联、香港等地访问演出。在职期间还从事音乐创作,作品有《火把节》《彝族舞曲》《采茶灯》《江南好风光》等数十首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当年乐团音乐会上常演曲目,并由上海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及磁带出版。 郑德仁亲历了爵士乐和轻音乐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其改编的爵士版《玫瑰玫瑰》《夜来香》,让这些上海老歌为更多人熟知。1942年为了家庭的生计,年轻的郑德仁被迫中断学业、组成小乐队,在各大夜总会演出,这是他和爵士乐的最早“触电”。随后,他长时期在 “百乐门”等等地驻场演奏爵士乐,不仅有丰富的奏经验,也担任编曲及指挥,出版了《上海老百乐门爵士》《百乐门爵士五重奏》《疯狂的爵士乐》等唱片。1956年,郑德仁组织了全国第一支“上海轻音乐管弦乐队”,并在1991年退休后仍然从事轻音乐活动,不仅演出足迹遍及上海、香港等地,还担任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贺禄汀艺校等学生乐队的指导老师。 郑老曾表示,自己从18岁开始学习低音大提琴,到90岁退出艺术舞台,已经走过了70多年。“从我70多年走过的历程,使我深深体会到,低音大提琴是乐队不可缺少的支柱,要学习好这门乐器,成为乐队的优秀演奏员,这不仅仅需要学好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有丰富的乐队经验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如今,进入21世纪,低音大提琴事业在全国蓬勃发展,培养出上千名低提学生和演奏员,有些青年还到欧美各音乐先进国家去留学,学成归来又成为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及各音乐团体、各音乐院校的骨干。低提事业有如此可喜的成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音乐事业,已进入了高水平阶段。”(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