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辉 “抓质量就是抓发展,抓大质量就是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就是抓可持续发展。”前不久,安徽省宣城市通过了《宣城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修订稿)》,进一步引导企业大力推动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日前,中国质量报记者围绕如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建设,专访了安徽省宣城市市长张冬云。 张冬云介绍说,宣城市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安徽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质量工作指标)中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在安徽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A级,辖区内泾县、广德两县荣获安徽省质量强县(市、区),宁国市积极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世界唯一的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品牌创建多年保持全省前列。 为推进质量建设,宣城市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质量提升行动写入《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质量强市建设水平。二是印发质量提升行动年活动方案。开展了“万千百十”工程,组织744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品牌管理创新活动,帮扶51家大中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活动,指导10家主导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五大示范行动”,培育建立3个省级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教育实践基地。三是引导企业大力创新,提升质量,培育品牌,并在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获市长质量奖组织优先支持。 作为宣城市在质量发展中的创新举措,品牌指导站从培育“盆景”到赢得“风景”,如何发挥在质量品牌升级中的“引导和催生效应”? 6月1日,在上海松江举行的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上,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正式发布,宣城成为G60科创走廊高端“俱乐部”一员。张冬云表示,宣城市深入贯彻“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提升“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品牌指导站”服务功能。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品牌指导站推动当地商标品牌发展的效果已逐步显现,构建了“商标名牌+产品”“商标名牌+企业”“商标名牌+产业”等梯级培育机制,为企业提供了近距离、便捷、高效的品牌发展服务,实现了基层政府、部门、企业3者共振共赢。2017年,全市商标注册申请量为历年之最,驰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数再创新高。截至2018年1月31日,宣城市已经完成了品牌指导站乡镇全覆盖。 张冬云把取得成绩的原因归纳为3点:一是顺应了质量品牌发展大趋势;二是促进了监管服务理念大转变;三是建立了质量全民共治大格局。司尔特、红星宣纸、皖南电机、宣酒……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成就了一个个“单打冠军”,对于区域品牌的形成,对关联、配套服务的其他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宣城市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国家、省、市三级品牌梯次构成体系。 近年来,通过质量强市建设和品牌指导站工作,宣城市努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卓越绩效奖评选等活动,大大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助推了产业发展。据介绍,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的耐磨球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以上,拥有“凤形”这一全国耐磨铸件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另外拥有驰名商标2件,10个安徽名牌产品,12件安徽省著名商标,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市多层次的品牌集群,已成为宁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泾县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红星牌宣纸为中心,形成2件驰名商标、6家安徽名牌企业、11件省著名商标的宣纸产业集群……目前,这些品牌企业已成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领头羊”。 张冬云表示,对于这些龙头企业,宣城市政府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从2017年至今,宣城市财政共计兑现品牌奖励资金1398万元。各县市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品牌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争创品牌。4月26日,宣城在安徽省率先印发了《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内容专项列入,明确提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和引导企业争创质量品牌”;再次明确了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获政府质量奖的组织等一系列奖励政策,同时提高了奖励额度。 “我们都是质量工作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品牌声誉的维护者和宣传者。”张冬云说,要继续提升质量强市建设水平。今年,宣城市新增商标注册申请2200件以上,力争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10项以上,完成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支持宁国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推进泾县国家电机检测检验中心建设,促进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