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但以更高的质量标准来衡量,浙江离真正全面跨入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我们认识浙江、评价浙江的基本出发点。”记者近日了解到,在新修订的浙江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中,首次加入了与质量相关的知识单元内容。这是浙江省质监局联合省教育厅推进全省中小学质量教育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近年来,浙江省质监局积极开展质量教育相关工作,全力提升群众质量素质。依托各类具有突出质量主题的社会资源,在各地建立浙江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质量教育活动。不久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更是将“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确定为行动举措内容之一。 截至2017年底,浙江已有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76家、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7家,全年共接待学生10万多人次。在推进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省内各县(市、区)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把质量教育融入产业、人才需求,涌现出许多值得推广借鉴的优秀做法,为经济社会积蓄了质量发展的后劲。 提升质量素质 培育质量人才 随着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及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嘉兴市近年来对高素质质量人才和产业工人的需求大大提升,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滞后。对此,嘉兴在2015年制定发布了《嘉兴市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目标是到2017年使嘉兴市50%的中小学校开展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10万名中小学生接受质量初始教育,推进1000家骨干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10万名产业工人质量技能水平,对450万居民开展普及性质量消费常识教育。 3年里,在基本完成《行动计划》目标的同时,嘉兴不断强化质量素质多层次培养,面向领导干部提升质量战略意识,面向青少年提升中小学生质量认知能力,面向广大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面向产业工人提升质量技能水平,面向社会公众提升质量知晓度与参加度,使质量教育整体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进。 “抓质量提升,关键在人。”具有“中国五金之都”之称的永康市通过设立“质量学校”,把推进质量教育的重点落实到了质量人才培育上。 “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之初,我们对100家中大型企业3万多名员工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2.1%,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到58%;企业每年平均用于质量培训的费用只有61.57元/人,一线员工基本不能外出培训,其在企业内部的培训次数年均也只有1.6次,有60%的员工甚至从未参与过培训。”永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质量人才对永康分阶段实现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十分关键,而永康质量学校的创办就是为了探索出一条以县域全民质量教育带动质量强市建设的创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