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制度的建设,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彰显其重大意义。一项光辉的事业,总是通过艰辛的奋斗方能取得累累硕果。 40年筚路蓝缕,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作为改革开放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为改革开放持续提供强大动力。 40年栉风沐雨,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领域,中国过去是学习者、遵循者、追随者,如今已成为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积极建设者。 中国成就 世界共享 在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知识产权制度是最具创新性的智慧成果之一。西方国家用100年才逐渐完善了这一制度,中国只用了短短几十年。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在初始阶段就显示出面向世界、对标国际的高站位,立法速度之快,史无前例。 1982年,我国颁布了《商标法》,开启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先河。随后数年内,我国分别在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颁布施行了《专利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重要的历史节点,我国及时修改完善法律法规,构建起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改革大潮澎湃,时代风云变幻。伴随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兴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2008年颁布,知识产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历史性提升。 《纲要》实施1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大国的地位牢固确立,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事业具备了坚实的数量基础、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文化基础。 抚今追昔,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完善,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与国际接轨对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 40年交汇融合,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1980年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1989年加入马德里体系、1992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如今我国已加入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中国智慧,全球共享。“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是由我国和阿尔及利亚在200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上提议设立的,已成为全球性的盛大节日。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等国际级会议纷纷在中国举办,国际社会都想聆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方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专利、商标、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申请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铸就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时间的足迹,汇聚着前行的力量。40年辛勤耕耘,在改革披荆斩棘的道路上,在开放波澜壮阔的画卷中,那一项项令人惊叹的成就背后,都闪烁着知识产权的光芒。 通过提升专利质量,中国在高铁、核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一大批中国品牌成长壮大,驰骋国内市场,闪耀国际舞台。 在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创新中,知识产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深圳,华为、腾讯、大疆等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异军突起,加快迈向国际产业链的高端。 在厦门,卫浴行业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的华丽转身,如今行业发明专利数量全国领先,行业规模超千亿元。 在上海,老凤祥、永久等老品牌在传承与创新间熠熠生辉,携程、蔚来等新生代品牌成为创新经济的典范。 在福建省宁德市,地理标志产品成为精准扶贫的“金钥匙”,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