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雪高山到鱼米之乡,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跨越了6300千米,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与繁盛。浩荡长江,由上海奔流入海,与世界交汇,也引来中外文化思潮碰撞于此,让上海拥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格调,开放,包容,大度,这是上海的诗意所在。9日下午,南方周末N-TALK“诗意长江”演讲秀在上海举办。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知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作家、评论家、《上海文化》副主编张定浩,青年作家、复旦大学教师张怡微齐聚一堂,带领现场观众品读长江,品味中国。 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自20岁来到上海,在此任教、进修、定居,葛剑雄当属长江水孕育起来的一代。在他看来,长江与黄河同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长江,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是人们深厚的精神源泉。置身于江边,诗人抒发激情,画家描绘美景,哲学家在沉思中期待顿悟,艺术家在探索中寻找灵感……无数故事在这片流域上演。凝聚了数不清的历史,经历了看不尽的沧桑,长江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与时代烙印。 知行合一的诗意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江山代有才人出。在郦波心中,一直住着一个人,他的一生也与长江有着不解之缘,此人便是绝代“儒将”王阳明。郦波用六首诗串起了长江上的六个地点,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一生。他在赣江上游平息匪患,在赣江中游勤政育人,在赣江下游芟夷大难,最终浮鄱阳而入大江。在与长江相伴的一生里,王阳明俯仰无愧于天地。 近年来,郦波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古诗词的推广,在演讲中,他引用了王阳明的诗“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他认为,“汉语积淀形成的诗词文化,是和我们的生命本体,和我们的文化血脉细细相扣的,如果每个人都能经过诗词文化的浸润与濡染,他就不会枝枝叶叶外头寻,就会心中有定盘针。” 大江之上,既见君子 张定浩生长于长江边,也醉心于这里的诗歌与诗人。在吴楚交界之地,长江之景变幻莫测,既有“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浩荡,也有“澄江静如练”的平静。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江边,观赏这里的绝妙景观,以诗歌记录江畔风貌,铸造起一条延续千年的“纸上长江”。 溯源这条历史江河,张定浩见到了李白、谢脁、陶渊明。透过古老的文本,他看到时间的转盘无尽循环,在此间与人类普遍而永恒的情感相遇。“回望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为了逃避未来,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生命。” “水城”上海的故事 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张怡微以美国作家哈罗德·师克明的散文集《环绕上海》切入,讲起她心中的上海故事。在张怡微的视角下,上海这座城带着水意:上海的路名多见“浜”、“泾”、“塘”等字眼,来历湿润;海派文学海纳百川,“海派”也渐成城市文化多元的象征;上海市民具有“经格”的“跳水”精神,倍具让生活入江、入海历险的勇气…… N-TALK是南方周末主办的演讲秀,致力于提供更加新鲜、多元的声音,让人和人连接,让观点和观点相遇。在今天举办的演讲秀上,我们回望历史,也切实感受脚下这片土地,直视当下,探寻未来。思索贯穿古今,跨越时空衔接如斯,正是南方周末N-TALK演讲秀希望能找寻的“遥远的相似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