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居家期间特别想看博物馆展览怎么办?”“自己动手3D建模呗!”这听上去“很交大”——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的学生志愿者就是这么干的。近日,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上海交通大学各大博物馆相继采取临时闭馆政策,但这并没有削弱师生们观展的热情。既然大家想看展,怎么办?四位学生文博志愿者,用自己学到的3D建模技术,“自编、自导、自演、自讲”,把这段时间非常受欢迎的“戴敦邦《水浒传》电视剧人物造型画展”一比一做了线上还原。从每把椅子的细节,到整个画展的全貌,历时七天,20多个场景还原重现,178幅水浒画稿、数百万个模型细节处理,用自己的所学所思,把“云游文博”变成了现实。 历时七天3D建模打造三维“云画展” 3月初,“浓墨梁山好汉志 品悟水浒忠义情——戴敦邦《水浒传》电视剧人物造型画展”在交大闵行校区开幕,它完整呈现了《水浒传》这一经典名著与绘画艺术完美融合的历程,吸引大量校内师生前来看展。近期,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校内各大博物馆相继采取临时闭馆政策。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王威、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刘阳、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琪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汪意林——他们四位既是大一本科生,也是文博志愿者——开始琢磨,怎么样能让校内外的师生甚至社会公众都看到这个展览,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呢? 刘阳提议,利用3D建模技术复制展厅里的画作和道具场景,打造高自由度的“线上云画展”,让师生们“足不出户”也能获得线下观展的细节体验。陈琪颖则提议将展厅动画也“搬到”线上展厅里,展现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也能让线上展厅更为生动有趣。基于这些想法,志愿者们讨论确定了“线上云画展”希望达到的效果:“高清的画作+高自由度的操作方式”,让师生们能够像线下观展一样自由地调整观赏的位置和视角,满足多样化的观赏需求。于是大家凑到一起,各自发挥特长:陈琪颖、汪意林发挥策划优势,先做出方案;王威、刘阳开发建模,把方案落地。小伙伴群策群力、脑洞大开,网课之余,在宿舍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线上全景还原了本次展览的实际效果。 20余个场景重现,仅还原一把椅子就要数小时 想法确定后,马上行动。但“建模”的第一步就遇上了困难:建模时使用的是策展早期的展厅地图和效果模型,而展厅在实际布展过程中布局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为了百分百还原展览现场,需要在效果图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一把普通的椅子,建模后有数十万个面,而画展现场有非常多的椅子以及各种各样复杂的场景,都需要一点一点地抠细节。”王威表示,建模-布局-贴图-校对-调试,这几天他和小伙伴们除了上网课、搞科研,就是在做这件事,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经过七天的开发和调试,王威、刘阳、陈琪颖、汪意林合力完成了线上展厅的基本打造——展厅场景复刻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展览的“交互性”和观展的“高自由度”,志愿者们又加入了一系列功能键:移动、调整视角、放大、下蹲、疾进。为了方便师生,王威、刘阳设计了电脑版和手机版两个版本的“云展”。陈琪颖则结合“交大”特点和“水浒画展”特色设计了“水浒云展”手机软件的图标,让“水浒古韵”贯穿线上观展全程。现在,这个基于虚幻引擎开发的线上三维展览,已实现线下画展的大部分内容复刻(包含文字介绍、所有画作和展厅多媒体、灯光等),而且能满足观展人“近距离”感受戴敦邦画作细节的需求。结合线上云展厅,四位志愿者还推出了“云讲解”服务,由刘阳录制、陈琪颖剪辑完成的“云讲解视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引导参观者观赏展厅内的每一处细节,感受中华文化之魅力和戴老作画之巧思。 陆续推出沉浸式线上体验,“云游文博”不是梦 古韵画展与3D科技结合,交大文博志愿者们出于对水浒的喜爱、对戴敦邦老先生的尊敬,以及希望将这些画作介绍给更多人的热情,在忙碌的线上学习、工作之余完成了本次“线上云画展”的策划和设计。 疫情特殊时期,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坚持“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打烊”,推出了一系列线上活动,邀请师生“云”上共享文化大餐。“云游文博”系列活动,由讲解志愿者带领抗疫中的交大人,在线上参观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的《积厚流光——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在云上重温《与党同心 与国同频——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文献实物展》,欣赏沉浸式党史剧《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推出一组战疫海报和表情包,以国画大师戴敦邦先生创作的“萌虎”画作为原型,赋予交大战疫以虎虎生威的力量、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通过 “云游文博”系列活动,让大家在与历史、文化、艺术的对话中,感受优秀文化的无限魅力,为抗疫汲取更大能量。后期将推出“文博云课堂”系列,结合文博志愿者师生的需求,邀请专家做《短视频创意及摄制》等主题线上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