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社会面清零攻坚的关键时期,近2500万的上海居民中,有一个特殊群体——21万来沪外籍人员,他们分散在普通小区、国际社区和涉外区域,因为语言沟通不畅、政策掌握不熟和即时翻译服务的缺失,在与防疫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容易产生困惑、误解,甚至冲突。如何有效弥补疫情下即时外语翻译服务的短缺?成为助力上海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重要课题。
近日,一场主题为“语言大白守‘沪’行动”的外语志愿者公益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该公益服务由云同传平台“Trans On”、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牵头,联合上海17所高等院校的外国语学院和高级翻译学院共同发起,发动上千名外语专业人士通过Trans On云平台快速注册成为志愿者,提供无接触式的“云端”即时翻译服务,服务语种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和西班牙语等,旨在帮助外籍人士和防疫工作人员解决沟通中的语言难题,通过志愿者力量的数字化升级,解决上海疫情防控中语言应急服务的困境。 此次公益行动是外语翻译志愿者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汇集了上海地区的最强翻译人才资源——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的外国语学院和高级翻译学院全员参与,上千名学生、老师和专家纷纷在线申请成为志愿者。 不仅如此,此次公益行动的辐射范围广泛,覆盖了上海地区所有小区和场所,通过Trans On平台向所有人赠送免费的翻译“语言包”。所有防疫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居委会干部、快递小哥、医务人员等,以及所有在沪外籍人员,都可以通过平台免费获得服务。 强大的整合能力背后,离不开云端技术。据悉,Trans On作为活动的发起方,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自建的“云端翻译中心”,一端链接志愿者,另一端链接需求方,打破了传统志愿活动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掀起了一场特别的“线上志愿活动”。 通过平台,志愿者能够以“响应式”的模式来提供翻译服务。所有志愿者在线注册后,一旦有需求就及时响应,在家就可以接单,远程提供服务,无需冒着巨大的风险到达现场。复旦大学外语学院法语专业学生晓峰表示,他本人在封闭隔离当中,平时上网看到有些小区的中文通知被翻译成“奇葩”的法文,或者一些小区居住的外籍人士买不到菜,替他们着急又无能为力,这次的活动正好圆了他在家做公益的梦想。 同时,需求方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即时性的服务。据上海社区工作人员小张介绍,这个志愿服务的“打开方式”很特别,只需要扫码进入APP,选择所需的语种,系统2分钟内就会自动匹配到翻译志愿者,而且7*24小时都有人响应,就像请了一个“随身翻译官”,非常便捷高效。这项服务每天能够为社区解决10多次翻译需求,比如可以用多种语言通知全员核酸检测,提醒生活物资发放的领取,响应一些外籍人士的物资和生活服务需求,极大地提升了防疫工作的效率。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李维平表示,“上千名外语人才通过‘云端’做志愿者,借助互联网科技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于全上海所有区域的社区防疫。通过这次公益行动,几乎发动了全上海顶尖的外语人才,展示出上海外语界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坚决行动力。”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强调,“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各种语言与文化在此交汇互动。疫情暴发以来,这些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变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在这个特殊时期,外语专业人士要发挥自己所长,去解决社会的燃眉之急,也要求我们更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语言服务实现数字化的改造,消除时间与地点带来的限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与Trans On这样的科技企业合作,用数字技术来打通志愿者和需求方之间因为疫情而产生的、无法跨越的语言与文化障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一凡教授表示,“解决疫情带来的应急语言服务难题,不仅要靠政府,还要靠民间力量。高校的外语院校就是民间外语人才最多的地方,这些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城市的语言服务能力。这次联合发起活动中,Trans On提出的公共语言服务的云端口译应急方案,很好的解决了将外语专业的翻译服务投送到上海需要的地方和需要的人,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响应。我觉得,疫情是危机,但我们要努力转危为机,Trans On为上海公共语言服务体系建设打开新思路。”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表示,“上海疫情暴发以来,我们也不时在网络上看到,因为中外文化的不同,一些外籍人士对于防疫政策会有些不理解。其实我们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打赢疫情这场战役,保障我们的健康与安全。及时有效的语言翻译与沟通,可以化解误会,增强理解与信任,这也是我们这个‘云端’公益活动的初衷——让技术缩短人与人的距离,让沟通无障碍。” 当下,新冠疫情在中国起伏反复,应该加强应急语言服务的建设,更好地支撑防疫工作。此次公益行动形成了“协会高校牵头、科技企业搭台、志愿者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创新性地打造了语言志愿者服务的数字化模式,为社会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开创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