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奋发有为,潜心研究,在科研和教学两条道路上并驾齐驱;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的论文,取得了极具开创性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她在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地位,其卓越的学术功力令业界专家钦敬。她便是张雪英博士,其专业成就在业界影响深远。 张雪英是中国知名学府——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任职10多年以来一直恪尽职守,在学术钻研和教育学生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中国顶尖的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张雪英承担、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掌握着该领域最新技术。张教授表示,仰之弥高,钻之弥艰,研究人员只有不断攻克难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才能造福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2007年,张雪英作为课题组长开展了基于中文文本的GIS 空间操作挖掘关键技术研究,该课题属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面向自然语言的地理信息解析包括从文本、语音或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存储、表达和形式化各种地理信息的一系列过程。文本是人类空间认知结果的主要自然语言表现形式,从文本中获取非结构化的、隐含的空间信息已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科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张雪英带领团队围绕中文文本中空间操作信息抽取和模式解析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了GIS空间操作大众化发展趋势,以自然语言为切入点,剖析空间操作的内涵,借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探讨文本中驱动空间操作的相关信息抽取与语义解析方法,形成基于文本驱动的GIS空间操作原型系统。在基于文本的空间数据挖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实现文本中空间知识的GIS化表达和“文本、语音、视频”一体的新型地理信息智能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2017年6月,张雪英作为负责人承担了民政部区划地名课题“中国地名地址管理研究”。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现有的地名地址数据管理模式眼中阻碍了地名地址数据的社会化共享,服务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强烈应用需求。为解决一系列关键性的地名地址管理政策与技术问题,张雪英带领团队结合中国地名地址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点,综合考虑国家与各级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借鉴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系统开展了中国地名地址管理政策与关键技术研究。 首先,张雪英及其团队对国内外的地名地址标准规范、数据模型和应用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地名地址数据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关键问题进行总结,做到有的放矢。随后,张雪英团队凭借先进的行业经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地名地址标准化体系,并构建地名地址和兴趣点数据的时空模型和地名地址关联模型,极大程度上实现了地名地址数据的结构化组织与管理,为地名地址的智能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课题团队还在地名地址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这些创新技术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地名地址数据挖掘与应用潜力,突破了传统测绘和地名普查面临的数据采集和更新问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大数据的智能空间化处理和数据整合,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时空基础框架和先进的地理信息服务技术支撑。 2018年,张雪英及其团队在地名地址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这一年,她作为负责人完成了江苏某产业研究院的“位置服务平台地名地址匹配服务系统开发”项目,并在地名地址匹配工具、地名地址匹配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进展,进一步实现了研究院业务数据的智能空间化操作。 张雪英凭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上,不论身为学者还是教师,她都称得上是一位领军人物,一位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具有探索性与前瞻性的顶级专家。她的成果不仅推动了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更为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保护,历久弥新,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文/梁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