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强 本报记者 傅江平 近日,第七届五洲工业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深圳市政府副市长王立新发表讲话,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作主题演讲。两人在发言中皆释放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深圳市将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只要项目好,保证在用地等多方面给予空间。 作为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的国家一线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人多地少、用地紧张,一直是伴随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而日益凸显的问题。近年来,关于通过调整用地结构来增加住房及公用设施用地的讨论喧嚣尘上,而2016年确定的“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30%”的工业用地红线一度引发热议。在此情形下,深圳未来是否继续坚持给制造业足够的支持?这是许多企业颇为忧虑的问题。而本届论坛市政府领导及专家的讲话,给了企业充分的信心。 深圳实体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起步,相伴至今。改革开放初期,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形式的制造业为深圳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后,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本土民营企业,华为等最早的一批民营实体经济企业得以成长壮大。进入21世纪,深圳加快了经济转型步伐,在实体经济方面致力于将发展重心向先进制造业转移。经过20多年的转型升级,深圳成功建构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 多年来,深圳始终将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过去一年内,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十大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有力助推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深圳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530亿元,同比增长8.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06亿元,增长8.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到4458.81亿元,增长11.1%,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70.7%。深圳工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先进制造业成为增长龙头,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正是基于实体经济在深圳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作用和未来使命,王立新副市长才如此态度鲜明地说:“深圳经济特区是靠发展实体经济起家,我们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指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 然而,在用地高度紧张的条件下,先进制造企业在用地等方面的需求如何解决?对这个问题,吴思康给出了答案。他指出,深圳仍有足够的土地空间,满足城市建设及实体经济的用地需求,其中最重要的用地空间来源于旧改和深汕特别合作区。据他透露,通过旧改,到2020年深圳将盘活建设用地不少于50平方公里,消化违建2亿平方米,盘活低效建筑用地300平方公里,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土地空间。而深汕特别合作区已明确由深圳主导开发,总面积接近50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是145平方公里。因此,只要有好的项目,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深圳会给予足够的土地空间及相关政策扶持。 记者留意到,《深圳市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对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需求给出了明确指导。据该规划,在区域用地布局中,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和光明新区,是重点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区域。同时要求将宝安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光明北先进制造产业园区、观澜北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岗北先进制造产业园区、碧岭先进制造产业园区等19个产业园区划为产业集聚引导区,新增制造业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产业集聚引导区范围内,以引导区为指导划定全市工业区块线,严格控制区内工业用地改变用途。而深圳2017年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宝安、龙岗、龙华3个制造大区均提出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保障制造业的产业空间,守住工业控制线,严控工改商、工改居等要求。 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深圳诞生了华为、华星光电、中集、创维、大疆创新等一批本土制造实力企业,在国内外打响了“深圳制造”的品牌,夯实了深圳实体经济的根基。近年来,太赫兹、石墨烯、微纳米制造、智能海洋工程等多个创新中心先后挂牌,到2020年将完成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建任务,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培育若干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从而将深圳打造成“中国制造”国家级示范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