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海松江的伊伊(化名),来到这个世界刚满月便不幸夭折。记者15日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获悉,一名出生刚满月的婴儿不幸夭折,她的父母通过器官捐献让孩子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人士。 小伊伊在出生22天时出现喂奶欠佳、体温波动,到当地医院就诊。一天后,因“高热、嗜睡、抽搐”由120转运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入院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脑炎、新生儿惊厥、新生儿肺出血。 入院后,医院虽然积极治疗,但孩子依旧病情危重。考虑患儿病情过重、已没有抢救成功的希望,孩子家人提出放弃治疗。爸爸妈妈穿着隔离服来到病房,含泪与孩子告别。 短暂的告别仪式结束后,孩子的父母决定将孩子的器官捐献,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孩子的生命。他们签署了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和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孩子放弃治疗的次日凌晨,小伊伊被推入手术室,医务人员围在床旁向小小的生命鞠躬致敬告别。据透露,她的两个肾脏给其他重病家庭带去了新的希望。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上海市首批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医院之一。2014年至今,共完成29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案例,其中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完成每年5例器官捐献案例,共挽救了69个危重患者的生命,让28名患者重见光明。 当日,记者从正在闭环管理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获悉,双胞胎早产儿之一的小敬敬(化名)出生23天便被诊断罹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正在闭环中的医院遵循“生命至上”的原则,普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迅速集结,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全部按照相应级别进行防控,紧急启用负压手术室,为孩子成功手术,让这个重症患儿重获新生。 9日深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布公告,医院施行闭环管理。这意味着除了维持院内病人的必要救治外,其他医疗服务暂时按下了“停止键”,环境筛查、核酸检测、区域消杀等成为了此后14天的日常工作重点。 据悉,孕32周就出生了的小敬敬出现了肚子一天比一天鼓起的症状。医生高度怀疑孩子罹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医院方面告诉记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感染而发生的肠管坏死性疾病,是新生儿严重的消化道急症。该病多见于早产儿,以腹胀、呕吐和便血为特征性表现,一经确诊,需立即禁食,并进行抗感染及各项支持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幸好手术及时,医生通过探查确定孩子罹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肠坏死,并为其切除了坏死肠管并做了肠造口术,没有发生肠穿孔。术后,小敬敬被安排在单人病房进行后续隔离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