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izg.com/d/file/p/2019-07-09/1562633566601101.jpg)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运行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三低二高”(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高泡沫)成为重要特征。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理论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做好相关的刺激准备。但全球政府债务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长期利率接近零下限。财政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日益收窄,给未来应对经济放缓提出挑战。 廖淑萍 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全球国际贸易和投资更加疲软,制造业增长萎缩,下行压力凸显。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增长内外部风险加大。而且,有些因素可能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降、增速减缓 2019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了下行趋势。国际贸易增速继续低于趋势水平。二季度世贸组织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96.3,与一季度持平,维持2010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5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经理人指数回落至51.2,创近3年来最低;制造业经理人指数为49.8,跌至荣枯线以下,为2012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经合组织综合领先指标已连续16个月放缓,降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G7国家的制造业活动减速,欧元区制造业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美国ISM制造业生产指数回落,非农就业大幅放缓,预示经济有放缓的风险。全球多家央行调低了对经济增速的预期,部分经济体降息以应对经济下滑。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下半年降息概率大幅上升 二季度,美国制造业表现不佳,5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7.5万人,远低于预期;零售销售额和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双双回落。政策方面,基建投资或将成为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下半年美国将正式进入总统竞选备战期,基建投资是特朗普上任时对选民的承诺,为了提振经济、兑现竞选承诺、获取连任,特朗普或将加快推进该计划。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传递了明显的鸽派信号,下半年降息的概率大幅上升。 欧洲经济持续低迷,预计将维持当前利率至少到明年上半年 受贸易摩擦影响,欧洲汽车等行业出口大幅下降。作为欧洲“火车头”的德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同时,意大利财政问题始终是欧洲经济的隐患。综合来看,尽管短期内欧洲经济不至于陷入衰退,但整体经济偏向下行。货币政策方面,欧洲央行表示,预计将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至少到2020年上半年,即在未来12个月欧元区没有加息或降息的可能。这是最近半年欧洲央行第二次修改利率前瞻性指引。受国内政局动荡、“脱欧”前景不确定等因素影响,英国消费和投资低迷,制造业和建筑业均出现萎缩。 日本经济增长内外部风险加大,或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当前极低利率 二季度,日本经济温和扩张。未来影响日本经济前景的主要因素是国外局势和10月上调消费税。当前,日本通胀仍远低于其央行目标,如果贸易摩擦加剧或美联储降息,将推动日元升值,给物价带来下行压力,压低企业和家庭信心,而消费税的上调将使日本经济进一步承压。如果出现日元大幅升值或经济增长前景恶化,日本央行可能加大刺激力度,包括降低长短期利率、扩大资产购买、收益率曲线控制和扩大基础货币供给等。财政政策方面,日本政府或将出台多项刺激计划以应对消费税上调。 新兴经济体开启降息潮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明、英国“脱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导致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促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菲律宾央行已于5月份宣布降息。6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今年以来第3次降息。俄罗斯央行6月14日将关键利率从7.75%降至7.50%,并表示今年可能还会再下调两次利率。 当前值得重点关注的风险 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过去,贸易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全球化鼎盛时期,贸易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然而自2011年以来,不仅全球贸易增速持续低于GDP增速,而且商品贸易在GDP中的占比也在不断下滑,这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主要国际机构已大幅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目前形势看,贸易摩擦可能会加大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并引发汇率、利率、股市等金融市场的震荡,进一步冲击脆弱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 全球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收窄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运行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三低二高”(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高泡沫)成为重要特征,这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理论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做好相关的刺激准备。但全球政府债务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增加财政支出将加剧债务风险;长期利率接近零下限,降息空间十分有限。各国财政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日益收窄,给未来应对经济放缓提出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