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新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和新业态,刺激需求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是推动全球经济尽早走出低增长泥潭的重要手段。 王有鑫 谢峰 全球新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 新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积极推进信息科技革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经济获得强劲复苏,由此新经济逐步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 在早期,新经济主要是指由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相关市场的总称,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的崛起,新经济的内涵进一步扩展,逐渐由“信息时代”扩展至“人工智能时代”。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5G、空间技术、高端材料、生物制药、合成技术等行业,另外还包括一些新兴的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 新经济的本质是信息科技革命、人工智能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结合,并由此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重资产、轻创造”行业,新经济行业具有轻资产、重知识产权的属性。当前,全球新经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低迷凸显新经济发展价值。从历史上看,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发生了多次产业变革,全球物质财富和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不断抬头。究其根本,在于传统经济模式无法有效刺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生产同质化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加快推动新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和新业态,刺激需求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是推动全球经济尽早走出低增长泥潭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广泛应用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是新经济的典型表现。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革命,使企业能够与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沟通,信息通信技术使沟通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促进了生产的离岸化和全球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贸易中的供货商和加工工厂,激发了全球贸易体量的飙升。当前,以数字化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数字平台、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继续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分行业来看,数字平台可以降低买卖双方的协调成本,建立信息采集、支付、旅游和教育等多领域的全球无缝市场。电子商务可能在未来10年推动2万亿美元左右的贸易增量,跨境电商和在线消费平台正在推动“微型跨国公司”的壮大。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的日本,制造业中机器人使用的增加不仅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还促进了当地就业和工资的增长。由此可见,科技在当下及未来将使新经济获得更大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稳健增长。 全球创新投资存在缺口 新经济主要由科技创新驱动,其中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直接投资对激励创新、促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全世界由企业出资的研发活动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全球百强跨国企业。然而,2016年至2018年,全球直接投资连续3年收缩,至今仍处于低位,给全球新经济发展蒙上阴影。 全球直接投资处于低位。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外国直接投资达6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但与2018年下半年相比,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约23%,环比呈现收缩态势。而且从绝对规模看,全球直接投资流量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扣除税收改革、巨额交易和不稳定的资金流动等暂时性因素造成的波动,最近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而2000年至2007年为8%,2000年以前则超过20%。随着投资回报率的不断下降、投资形式日益转向轻型资产以及投资环境趋紧,叠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等因素,今明两年全球直接投资增长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投资限制政策趋严,流向新经济领域资金受限。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8年,约有55个经济体出台了至少112项影响外国投资的措施。其中,34%的投资政策引入了新的限制或监管,加强限制或监管的比例创下了2003年来的新高。这些限制措施主要反映了各国对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其他敏感商业资产为外国所有的关切,而这些受限的投资领域很多都与新经济领域发展直接关联。新经济领域作为新兴产业,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较高,全球整体投资审查机制趋严,将严重限制各国在新经济领域的投资合作和风险共担,抑制新经济领域中的技术扩散、蔓延和应用。 全球创新价值链合作遇阻。 国际直接投资是驱动全球新经济发展和产业链扩张的重要力量,全球直接投资收缩造成全球价值链合作陷于停滞。一个关键指标是,外国增加值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在2018年降至28%,比2008年的峰值下降3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几年,全球价值链增长仍可能处于停滞状态,这或将成为制约全球新经济增长和创新合作的瓶颈。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