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记者专访乐队指挥张海峰 揭秘颁奖背景音乐 演奏《春天的故事》打破典礼配乐惯例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获评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上台领奖的同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解放军军乐团在现场奏响的曲目《春天的故事》。这首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曲目,出现在第一次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家级表彰大会上,象征意义不言而喻。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对现场乐队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张海峰进行了专访。张海峰透露,采用《春天的故事》作为国家颁奖典礼的配乐,是一个打破惯例之举。 《春天的故事》是“五选一” 北青报:为什么会选择《春天的故事》作为表彰大会的背景音乐?
张海峰:按照惯例,国家颁奖典礼的音乐演奏一般都是采用固定曲目《团结友谊进行曲》。在我的印象中,从70年代至今,具有颁奖性质的国家典礼,这还是第一次打破惯例。在我看来,演奏惯例的创新实际上也正契合了改革开放纪念活动所传达的与时俱进态度。正像习主席讲话中所提到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那样,使用《春天的故事》这样一首标志性曲目,表达了中央的一种态度,象征意义重大。而且,庆祝活动从10月中旬就开始彩排了,在我34年的当兵经历中,这也是首次提前两个月就进行彩排的国家典礼活动,可见中央的重视程度。 北青报:选择过程是否有过争议? 张海峰:此次庆祝大会召开两个月前,有关方面就已经开始了方案的设计。最初的方案中,我们按惯例使用传统乐曲《团结友谊进行曲》进行了演奏。演奏之后,我向上级机关和中央办公厅有关领导建议,考虑到此次活动的特殊性和象征意义,乐曲的选择上可以考虑用《在希望的田野上》《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歌声与微笑》《春天的故事》《民族团结尽歌舞》五首曲目来代替惯常的《团结友谊进行曲》。后来,中办有关领导现场感受了四首备选曲目后,最终确定使用《春天的故事》。 北青报:您给出五首备选曲目的依据是什么? 张海峰:由于有不同界别的获奖人士领奖,同时也有儿童献花等不同环节,因此开始我的建议是,针对不同环节、人员,使用不同的演奏曲目。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长都不足以完整演奏曲目,切换不同曲目后总体给人的听感有些凌乱。最终,中办领导决定使用《春天的故事》一首曲目进行演奏。 曲目改编于9年前完成 北青报:从歌曲变成演奏曲,《春天的故事》是否经过改编? 张海峰:这得从9年前说起。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中,群众游行阶段中包含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等七个方阵。在改革开放方阵经过时,我们在现场演奏的就是《春天的故事》。当时,中办领导就提出要我们改编出《春天的故事》演奏版本。亲自操刀进行这项工作的,是军乐团优秀的女作曲家严晓藕。 我们18日在大会堂演奏的《春天的故事》,同样是严晓藕2009年改编的那个版本。而且,2009年阅兵式现场也是我进行指挥,所以昨天的演奏,实际上是我第二次在国家典礼中指挥演奏这个改编版的《春天的故事》。 北青报:改编工作复杂吗? 张海峰:改编的过程并不容易,因为没有演唱者,一个声乐曲目改编成一个器乐曲目,只有一个旋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改编过程中加入前奏、副旋律等等内容,以使得演奏效果更为丰富、饱满。用专业术语来描述,这是采取了复调的写法。 北青报:昨天的庆祝大会现场有多少乐手参与演奏? 张海峰:现场演奏启用了一支标准的军乐队,规模上有60人,涵盖11种乐器。 北青报:现场演奏效果如何? 张海峰:综合我个人的感受和与现场观众的交流,这首作品让在场的所有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一下子回到了40年前改革开放的开始。这种时光倒流之感,更体现出我们国家、民族的不易,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我认为艺术作品一旦让受众追忆往事,其感染力便会倍加体现出来。 礼号手首次“上台” 北青报:很多观众都注意到,直播画面特意给了主席台的礼号手特写镜头,是有特别安排吗? 张海峰:这次演奏,主席台左右两侧分列有3名,共计6名礼号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型的国家典礼、会议中,让礼号手“上台”这样的安排也是第一次,以往不论是礼号手还是其他乐手,在人民大会堂演奏的时候,均被安排在二楼的位置上。 这也是按照中办有关领导的要求安排的。身着军礼服的乐手不但担负着演奏任务,分列在主席台两侧也衬托出一种高规格和威仪,使得国家典礼的仪式感更突出。因此,我们从军乐团中特意挑选出形象、业务都十分出色的6名礼号手“上台”。左右两侧各3名的站位安排,是因为各有三个声部。不过,这样的安排也给我的指挥带来了挑战,当礼号演奏的时候,我会从大会堂二楼面向主席台指挥,这种指挥方式对我而言也是第一次。 北青报:活动中单独演奏的礼号曲目也是专门创作的吗? 张海峰:是的。活动前,中央要求我们创作一首改革开放号角,专门在此次庆祝活动中使用。我找到了军乐团的两位作曲家李旭浩和娜拉,每人写了三首。这六首作品分别采用了六种不同风格,包括舒缓的、庄严的、昂扬的等等。我们排演并录制成音频文件后,再全部送交有关领导审定。这个过程中,有关领导也会征求我的意见,我个人推荐了两首作品,最后中央决定采用李旭浩的一首作品。 总的来说,最后呈现的作品一开篇就是一个上行的积极的声音,整体风格更为朝气蓬勃,更符合活动的氛围,象征着我们扬起改革开放的风帆。 解放军军乐团是一支“国家队” 北青报:您如何评价音乐在重大典礼上的作用? 张海峰:音乐起到的作用是很多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达不到的。比如说,不论老人小孩,每个人都至少会哼唱一首歌,但是未必所有人都会画画,也未必都会搞雕塑、跳舞等。所以,音乐是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最能拨动所有人的心弦,感染力强。 北青报:现场演奏相比播放录音的优势在哪里? 张海峰:从音乐表现而言,演奏的现场感、表现张力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解放军军乐团与解放军仪仗队一样,是一支国家司礼部队。从形式上看,国家队参加的典礼当然是国家级大型活动,这体现了一种象征、一种规格,只有国家行为才能调用国家队。如果采用录音,则完全体现不出这种重视和规格。因此,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军乐团承担了包括党代会、两会、外交仪式等国家典礼、仪式的演奏任务。文/本报记者 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