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力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在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经济增速存在回落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略有回落,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6.3%左右,仍处于合理区间。 不过,与过去四十年不同的是,外部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高端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形成较强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中低端产业则存在被新兴市场赶超的风险。 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尽快实现人口红利由数量向质量的切换,另一方面要加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技术设备投资。 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见顶,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创新低,国家也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这将会增加未来二十年后的劳动力供给,但无法缓解当前劳动力供需矛盾。因此,我国亟待发挥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产业工人,持续提升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由数量向质量的切换。一方面,发挥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作用,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工人在过去四十年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将全部退休,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代工人的传承作用。 毋庸置疑,劳动力相对短缺的现象已经存在且有不断扩大趋势。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既可以弥补劳动力供给缺口,也可以降人工成本,巩固国际竞争优势。在高端产业领域,则可以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高精尖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产量不到15万台(套)。同时,目前我国机器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多以二次开发为主,企业规模偏小,综合竞争能力较弱。换言之,不论是在人力资本领域,还是设备技术方面,我国均存在巨大的投资空间,经济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