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玲 3月19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公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规定》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新京报》) 陪餐制的初衷是通过将学生与陪餐领导的利益捆绑,倒逼领导和学校更加关注学生们的用餐质量和安全。这样规定的初衷虽好,但能否有好效果,还要拭目以待。 陪餐目的不在“陪”,而是在陪的过程中去认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找差距。校领导陪餐,虽然可以督促饭菜质量的提高,但他们的舌尖不是“检测仪”,更不能成为检验饭菜质量和安全的标准。饭菜的安全质量牵涉到多个环节,环环紧扣,要让学生饭菜既有营养又有安全保障,需要各种配套措施的跟进,需要“制度供给”。 校领导陪餐制关键在用心。要让陪餐制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使相关领导用陪自己孩子吃饭的心态去陪餐,对食堂饭菜“吹毛求疵”,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确保食品安全和饭菜质量味美价廉,并设身处地反映学生诉求。 其次,陪餐制重在发现问题。陪的目的不是在一个食堂吃顿饭,而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亲口尝尝饭菜的味道,也要听听学生的反映,要明确学校食堂微利的公益属性,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不管是学校自营还是承包,食堂饭菜从进货到餐桌,从份量到质量,从卫生到价格都需要严格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放心。 再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据了解,台湾地区对于学校午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比如,在决定营养午餐的供应商时,要求组成由校内人士、校外的学者专家共同参与的评选委员会,另外,还有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不能寄望于“领导陪餐”,就能做到食堂饭菜质量的保证供给。领导陪餐目的是加强监督,最终是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饭菜质量,确保学生“舌尖安全”。 |